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40页 |
·前言 | 第12-13页 |
·分离膜的相关概念 | 第13-17页 |
·膜的定义 | 第13页 |
·膜分离的定义 | 第13-14页 |
·膜分离分类 | 第14-17页 |
·膜分离技术的应用 | 第17-22页 |
·膜分离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18-20页 |
·膜分离技术在化工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膜分离技术在酿酒业废水处理中应用 | 第21-22页 |
·膜材料 | 第22-24页 |
·膜的制备方法 | 第24-27页 |
·膜的污染 | 第27-30页 |
·膜污染的定义 | 第27页 |
·膜污染的标志 | 第27页 |
·膜污染形成的机制 | 第27-30页 |
·膜的改性 | 第30-35页 |
·膜表面改性 | 第30-33页 |
·膜本体改性 | 第33-35页 |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思路 | 第35-37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37-38页 |
·ZnO/PES 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37页 |
·LB 膜技术及 Cu~(2+)对磷脂膜影响的研究 | 第37-38页 |
·聚电解质/PES 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38页 |
·本文的特色及创新点 | 第38-40页 |
第二章 ZnO/PES 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40-58页 |
·实验部分 | 第40-46页 |
·实验试剂 | 第40页 |
·实验仪器与测试方法 | 第40-45页 |
·膜制备方法 | 第45-4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7页 |
·添加 ZnO 前后膜的 XRD 图谱 | 第46页 |
·添加 ZnO 前后膜的热重分析 | 第46-47页 |
·添加 ZnO 前后制膜液粘度变化 | 第47-48页 |
·添加 ZnO 前后膜水接触角值变化 | 第48-49页 |
·添加 ZnO 前后膜表面、截面形貌分析 | 第49-51页 |
·ZnO/PES 复合膜中 ZnO 分布情况 | 第51-54页 |
·添加 ZnO 前后膜的孔隙率测试 | 第54-55页 |
·添加 ZnO 前后膜的过滤性能比较 | 第55-56页 |
·添加 ZnO 前后膜的抗污染性比较 | 第56-57页 |
·本章总结 | 第57-58页 |
第三章 LB 膜技术及 Cu~(2+)对磷脂膜的影响 | 第58-76页 |
·前言 | 第58-62页 |
·LB 膜的制备方法 | 第58-59页 |
·成膜过程的朗格缪膜的π-A 等温曲线 | 第59-61页 |
·LB 膜技术的优点 | 第61-62页 |
·实验试剂 | 第62页 |
·实验方法 | 第62页 |
·成膜过程朗格缪膜的压力-面积曲线测试 | 第62页 |
·LB 膜的制备 | 第62页 |
·实验仪器 | 第62-65页 |
·红外反射-吸收光谱测试 | 第62-63页 |
·布鲁斯特角(BAM) 测试 | 第63-64页 |
·原子力显微镜 (AFM)测试 | 第64-6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5-74页 |
·成膜过程中 Cu~(2+)对磷脂的π-A 等温曲线响 | 第65-69页 |
·成膜过程中 Cu~(2+)对磷脂的红外光谱(IRRAS)影响 | 第69页 |
·成膜过程中 Cu~(2+)对磷脂布鲁斯特角(BAM)形貌的影响 | 第69-72页 |
·成膜过程中 Cu~(2+)对磷脂的 AFM 形貌影响 | 第72-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四章 聚电解质/PES 复合膜的制备 | 第76-88页 |
·前言 | 第76-78页 |
·实验部分 | 第78-79页 |
·实验试剂 | 第78页 |
·实验仪器 | 第78-79页 |
·膜的制备方法 | 第79-8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0-87页 |
·改性前后膜的电位变化 | 第80页 |
·改性前后膜的形貌变化(SEM) | 第80-83页 |
·改性前后膜的形貌变化(AFM) | 第83-84页 |
·改性前后膜的水接触角变化 | 第84页 |
·改性前后膜通量衰减率及抗污染性变化 | 第84-87页 |
·本章总结 | 第87-88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8-90页 |
·全文总结 | 第88-89页 |
·ZnO/PES 复合膜的研制 | 第88页 |
·LB 技术及 Cu~(2+)对 DMPG 膜的影响 | 第88-89页 |
·聚电解质/PES 复合膜的研制 | 第89页 |
·展望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104页 |
主要缩写附表 | 第104-105页 |
发表文章 | 第105-106页 |
致谢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