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网激光协定方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的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英文摘要 | 第3-8页 |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 第8-10页 |
1 引言 | 第10-13页 |
2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 第13-28页 |
·试验目的 | 第13页 |
·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病例来源 | 第15页 |
·仪器设备 | 第15页 |
·诊断标准 | 第15-22页 |
·糖尿病诊断标准 | 第15页 |
·糖尿病控制标准 | 第15-16页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诊断及分级标准 | 第16-17页 |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分级标准 | 第17-18页 |
·OCT检测程序及分级标准 | 第18-21页 |
·光凝治疗指征及方法 | 第21-22页 |
·病例选择标准 | 第22-23页 |
·病例纳入标准 | 第22页 |
·病例排除标准 | 第22页 |
·病例剔除与脱落 | 第22-23页 |
·研究设计 | 第23-24页 |
·治疗方案 | 第24-25页 |
·现行基础治疗 | 第24-25页 |
·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治疗 | 第25页 |
·观察指标 | 第25-27页 |
·一般资料 | 第25页 |
·理化检查 | 第25-26页 |
·眼科相关观察指标 | 第26页 |
·综合疗效评价 | 第26页 |
·OCT疗效评价标准 | 第26页 |
·安全性评价标准 | 第26-27页 |
·受试者管理 | 第27页 |
·不良事件记录与报告 | 第27-28页 |
3 统计方法分析 | 第28-29页 |
4 结果 | 第29-38页 |
·病例入选及临床研究完成情况 | 第29页 |
·两组基线分析(FAS) | 第29-33页 |
·两组年龄比较 | 第29-30页 |
·两组性别比较 | 第30页 |
·两组病程比较 | 第30页 |
·两组BMI比较 | 第30-31页 |
·两组血压比较 | 第31页 |
·理化检查参数的比较 | 第31-32页 |
·治疗前视力比较 | 第32-33页 |
·治疗前CMT比较 | 第33页 |
·疗效比较 | 第33-37页 |
·治疗后视力比较 | 第33-35页 |
·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结果比较 | 第35-36页 |
·OCT检查有效率比较 | 第36-37页 |
·综合疗效比较 | 第37页 |
·不良反应情况 | 第37-38页 |
5 讨论 | 第38-51页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理 | 第38-40页 |
·血糖与DR | 第38页 |
·蛋白质非酶糖基化与DR | 第38-39页 |
·氧化应激与DR | 第39页 |
·PKC活化与DR | 第39页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DR | 第39-40页 |
·DME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第40-42页 |
·DME的发病机制 | 第40-41页 |
·DME治疗进展 | 第41-42页 |
·DME中医治疗进展 | 第42-44页 |
·中医辨证施治 | 第42-43页 |
·中药联合激光治疗 | 第43页 |
·中成药治疗 | 第43-44页 |
·针刺治疗 | 第44页 |
·糖网激光协定方组方分析 | 第44-48页 |
·糖网激光协定方治疗DME的疗效探讨 | 第48-51页 |
·改善DME视功能 | 第48-49页 |
·减轻黄斑水肿 | 第49-50页 |
·提高综合疗效 | 第50-51页 |
6 结论 | 第51-52页 |
7 问题与展望 | 第52-53页 |
8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附录一 | 第58-59页 |
附录二 | 第59-61页 |
附录三 综述 | 第61-70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附录四 | 第70-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