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页 |
| ·理论基础 | 第9-12页 |
| ·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 | 第9-11页 |
| ·邓小平关于农业的“两个飞跃”思想 | 第11页 |
| ·城乡发展一体化思想 | 第11-12页 |
| ·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 ·中央“一号文件” | 第12页 |
| ·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 | 第12页 |
| ·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 | 第12-13页 |
| ·利益共同体 | 第13页 |
|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 ·研究方法与可行性分析 | 第14-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可行性分析 | 第14-15页 |
| ·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5页 |
| ·从社会主义视角对个体农业走合作化道路的研究 | 第16-17页 |
| ·对中央“一号文件”的解读并梳理其农村改革政策的变化 | 第17-18页 |
| ·对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研究 | 第18-19页 |
| ·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研究 | 第19-22页 |
|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问题的研究 | 第22-2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探索轨迹 | 第25-38页 |
| ·改革开放初期对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肯定和引导 | 第25-29页 |
| ·建立和健全农业生产责任制,发展多种经营 | 第25-26页 |
| ·确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发展合作经济 | 第26-27页 |
| ·重点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扶持多种形式经营服务组织 | 第27-29页 |
| ·新世纪以来对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完善与发展 | 第29-36页 |
| ·提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要求与基本思路 | 第29-31页 |
| ·鼓励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 第31-32页 |
| ·发展现代农业要强调积极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 | 第32-34页 |
| ·在推进工业反哺农业中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 第34-35页 |
|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稳步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 | 第35-36页 |
| ·小结 | 第36-38页 |
| 第四章 中央“一号文件”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有效性分析 | 第38-50页 |
| ·家庭承包责任制明确了农户的责权利 | 第38-41页 |
|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利益分享机制 | 第41-44页 |
|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概述 | 第42页 |
|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利益共享机制 | 第42-44页 |
| ·“农户+涉农企业”的利益分成机制 | 第44-47页 |
| ·相对稳定的买断关系 | 第45页 |
| ·合同式利益联结 | 第45-46页 |
| ·企业化利益联结 | 第46页 |
| ·股份合作式利益联结 | 第46-47页 |
| ·其他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的利益分成与共享 | 第47-49页 |
|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涉农企业 | 第47-48页 |
| ·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涉农企业 | 第48-49页 |
| ·小结 | 第49-50页 |
| 第五章 中央“一号文件”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重要意义 | 第50-60页 |
| ·是对邓小平关于农业“两个飞跃”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 第50-57页 |
| ·坚持和完善了家庭承包责任制 | 第50-54页 |
| ·发展现代农业,壮大集体经济 | 第54-56页 |
| ·小结 | 第56-57页 |
| ·为促进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 第57-60页 |
| ·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完善推动了统筹城乡的发展 | 第57-58页 |
| ·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发展加快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 | 第58-59页 |
| ·小结 | 第59-60页 |
| 结语 | 第60-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个人简历及学术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