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 ·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 ·国内背景 | 第9-10页 |
| ·国际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 ·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15-16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 ·创新点 | 第16页 |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第2章 群众路线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7-25页 |
| ·群众路线研究的哲学基础 | 第17-20页 |
| ·“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 | 第17-19页 |
|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新时期坚持群众路线的启示 | 第19-20页 |
| ·群众路线研究的社会学基础 | 第20-22页 |
| ·群众路线研究应借鉴的相关社会学理论 | 第20-21页 |
| ·社会学相关理论对群众路线研究的借鉴作用 | 第21-22页 |
| ·从概念及内容上简述群众路线 | 第22-24页 |
| ·一切为了群众 | 第22-23页 |
| ·一切依靠群众 | 第23-24页 |
|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 第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3章 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新发展 | 第25-35页 |
| ·改革开放以来党对群众路线的新理解 | 第25-30页 |
| ·邓小平关于群众路线的新理解 | 第25-26页 |
| ·江泽民关于群众路线的新理解 | 第26-27页 |
| ·胡锦涛关于群众路线的新理解 | 第27-28页 |
| ·习近平关于群众路线的新理解 | 第28-30页 |
| ·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发展 | 第30-33页 |
| ·民生思想与党的群众路线 | 第30-31页 |
| ·共同富裕思想与党的群众路线 | 第31页 |
| ·民主与法治思想与党的群众路线 | 第31-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 第4章 新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面临的挑战 | 第35-45页 |
| ·新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新特点 | 第35-36页 |
| ·群众主体多元化 | 第35页 |
| ·群众思想观念的新变化 | 第35页 |
| ·群众利益诉求多样化 | 第35-36页 |
| ·群众工作环境的新变化 | 第36页 |
| ·新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遇到的新问题 | 第36-41页 |
| ·思想观念上出现的问题 | 第36-37页 |
| ·组织方面出现的问题 | 第37-38页 |
| ·作风方面出现的问题 | 第38-41页 |
| ·网络的出现产生的新问题 | 第41-42页 |
| ·网络舆论带来的问题 | 第41-42页 |
| ·网络使用不当带来的问题 | 第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5页 |
| 第5章 新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建议 | 第45-59页 |
| ·强化党的建设 | 第45-49页 |
| ·强化党的思想建设 | 第45-46页 |
| ·强化党的组织建设 | 第46-47页 |
| ·强化党的作风建设 | 第47-49页 |
| ·不断推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 第49-53页 |
| ·重视教育的发展 | 第49-50页 |
| ·促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 | 第50-51页 |
| ·注重就业工作的开展 | 第51页 |
|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 第51-52页 |
| ·推进收入分配体制变革 | 第52-53页 |
| ·全方位提升依法治国水平 | 第53-55页 |
| ·依法尊重和保障人权 | 第53-54页 |
| ·完善法律体系建设 | 第54页 |
| ·落实依法执政 | 第54-55页 |
| ·增强解决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 | 第55-58页 |
| ·主动预防并合理处置群体性事件 | 第55-56页 |
| ·提高网络环境下党的群众工作的能力 | 第56-57页 |
| ·完善科学处置人民内部矛盾的长效机制 | 第57-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结论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65-67页 |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