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商隐诗中的取象思维方式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3页 |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取象思维方式概说 | 第13-20页 |
·取象思维方式 | 第13-15页 |
·取象思维的定义 | 第13-14页 |
·取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的区别 | 第14-15页 |
·《易经》中的取象思维方式 | 第15-20页 |
·卦凭象明理 | 第15-16页 |
·位依象表理 | 第16-17页 |
·辞取象说理 | 第17-20页 |
第三章 取象思维方式在李商隐诗中的运用 | 第20-47页 |
·李商隐诗歌概况 | 第20-21页 |
·取象思维方式在爱情诗中的运用 | 第21-30页 |
·取名诉情 | 第21-24页 |
·取典言情 | 第24-26页 |
·取物抒情 | 第26-30页 |
·取象思维方式在政治诗中的运用 | 第30-38页 |
·取象警奸雄 | 第30-32页 |
·取象抨宦官 | 第32-34页 |
·取象讽昏君 | 第34-37页 |
·取象颂贤人 | 第37-38页 |
·取象思维方式在咏怀诗中的运用 | 第38-47页 |
·取象言志 | 第38-41页 |
·取象叹世 | 第41-47页 |
第四章 取象思维方式对李商隐诗艺术手法的影响 | 第47-61页 |
·表现手法方面 | 第47-53页 |
·活用象征意蕴深刻 | 第47-50页 |
·巧用比兴意味深长 | 第50-53页 |
·审美方面 | 第53-61页 |
·取象思维方式增添诗意朦胧美 | 第53-57页 |
·取象思维方式彰显诗文悲慨美 | 第57-61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61-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