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目录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光照强度对苦草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进展 | 第13-23页 |
·苦草生物学特点 | 第13-14页 |
·造成水体光照不足的原因 | 第14-17页 |
·光照强度对苦草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17-21页 |
·光照强度对苦草萌发及生长的影响 | 第17-19页 |
·光照强度对苦草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19-21页 |
·苦草在水体生态修复工程中的优势 | 第21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1-22页 |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信江(上饶段)苦草植被现状调查及分析 | 第23-32页 |
·调查方法 | 第24-26页 |
·采样点设置 | 第24-25页 |
·采样方法 | 第25页 |
·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25-26页 |
·调查结果 | 第26-29页 |
·信江(上饶段)苦草植被面积与分布 | 第26-27页 |
·信江(上饶段)苦草垂直分布特征 | 第27-28页 |
·信江(上饶段)苦草生物量与水体总氮、总磷含量的相关性 | 第28-29页 |
·小结 | 第29-32页 |
·苦草种群分布特征及其优势分析 | 第29-30页 |
·苦草垂直分布特征分析 | 第30-31页 |
·苦草分布特征与贫营养水体氮磷含量的关系 | 第31页 |
·苦草在水体生态修复中的优势 | 第31-32页 |
第三章 亚洲苦草的生长及其对低光的适应性研究 | 第32-55页 |
·几种环境因子对亚洲苦草生长的影响 | 第32-38页 |
·实验目的 | 第32-33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3-34页 |
·实验结果 | 第34-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里塘河亚洲苦草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 第38-4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8-41页 |
·结果 | 第41-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悬浮泥沙与斜生栅藻对亚洲苦草光合放氧速率的影响 | 第46-5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7-49页 |
·结果 | 第49-53页 |
·讨论 | 第53-55页 |
第四章 浑浊水体中沉水植物群落的构建 | 第55-65页 |
·项目概况 | 第55-56页 |
·沉水植被构建方法 | 第56-59页 |
·沉水植被构建思路 | 第56-57页 |
·沉水植物选择及配置 | 第57-58页 |
·采样、水质测定及数据分析 | 第58-59页 |
·试验结果 | 第59-63页 |
·水体浊度的变化 | 第59页 |
·水体 TN 的变化 | 第59-60页 |
·水体 TP 的变化 | 第60-61页 |
·沉水植物的生长及消亡 | 第61-63页 |
·讨论 | 第63-65页 |
·沉水植物对浑浊水体的修复效果 | 第63页 |
·亚洲苦草在低光条件下的建群优势分析 | 第63-65页 |
总结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附录一:科研情况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