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3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7-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满盆富砂“地层研究现状 | 第8页 |
·岩相古地理编图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0-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取得的主要成果 | 第12页 |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12-13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特征 | 第13-17页 |
·区域构造特征 | 第13页 |
·区域地层特征 | 第13-15页 |
·勘探开发简况 | 第15-17页 |
第3章 地层特征研究 | 第17-35页 |
·沉积前古地貌的恢复 | 第17-18页 |
·沉积前古地貌对地层充填的控制 | 第18-20页 |
·地层划分与对比 | 第20-30页 |
·层序划分方案 | 第20-22页 |
·层序界面特征 | 第22-27页 |
·单井层序划分 | 第27-28页 |
·连井层序对比 | 第28-30页 |
·地层平面分布特征 | 第30-35页 |
第4章 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 第35-59页 |
·区域沉积背景 | 第35-36页 |
·物源分析 | 第36-37页 |
·石榴石含量分布与物源 | 第36页 |
·晚三叠世沉积前古地质图与物源分析 | 第36-37页 |
·沉积相类型划分 | 第37-43页 |
·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 | 第39-43页 |
·滨浅湖亚相 | 第43页 |
·沉积相纵向组合及横向展布 | 第43-47页 |
·沉积相纵向组合 | 第43-46页 |
·沉积相横向展布特征 | 第46-47页 |
·“满盆富砂”地层层序-沉积相编图方法探索 | 第47-56页 |
·传统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方法在“满盆富砂”地层中的应用 | 第48-49页 |
·基于“砂体叠置样式”的层序-沉积相编图思路与方法 | 第49-53页 |
·沉积相平面展布 | 第53-56页 |
·沉积模式 | 第56-59页 |
·须二下亚段(SQ2.1、SQ2.2、SQ2.3)沉积模式 | 第56-57页 |
·须二上亚段(SQ2.4、SQ2.5、SQ2.6)沉积模式 | 第57-59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