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衢州地区空心化乡村聚落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6-9页
1 绪论第9-21页
   ·研究背景第9-10页
   ·相关概念及辨析第10-13页
     ·“空心村”“空心化”“空废化”第10-12页
     ·聚落、乡村聚落第12-13页
     ·乡村聚落空心化第13页
     ·小结第13页
   ·选题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第13-14页
     ·选题目的及意义第13-14页
     ·研究内容第14页
   ·国内外动态第14-19页
     ·国内研究动态第14-17页
     ·国外研究动态第17-19页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第19-21页
     ·技术路线第19页
     ·研究方法第19-21页
2 衢州地区乡村聚落发展演化背景及总体特征第21-30页
   ·国家宏观背景第21-23页
     ·经济与人口的发展变化第21-22页
     ·城乡二元结构第22-23页
   ·区域自然背景第23-24页
     ·地理第23页
     ·气候及灾害第23-24页
     ·资源第24页
   ·区域社会背景第24-28页
     ·行政区划第24页
     ·经济发展第24-26页
     ·农业生产第26-27页
     ·人口及劳动力特征第27页
     ·地域文化第27-28页
   ·衢州地区乡村聚落总体特征第28-29页
   ·本章小结第29-30页
3 衢州地区空心化乡村聚落调查第30-66页
   ·调查地点及内容第30-32页
     ·调查地点第30-32页
     ·调查内容第32页
   ·空心化乡村聚落空间形态及结构变化第32-54页
     ·车塘自然村第32-38页
       ·聚落空间形态发展变化第33-34页
       ·建筑空废状况第34-36页
       ·成因分析第36-38页
     ·枧陈自然村第38-42页
       ·聚落空间形态发展变化第39页
       ·建筑空废状况第39-41页
       ·成因分析第41-42页
     ·新宅自然村第42-47页
       ·聚落空间形态发展变化第42-43页
       ·建筑空废状况第43-46页
       ·成因分析第46-47页
     ·江郎自然村第47-51页
       ·聚落空间形态发展变化第47-49页
       ·建筑空废状况第49-50页
       ·成因分析第50-51页
     ·小结第51-54页
       ·共性第51-52页
       ·差异第52-54页
   ·乡村人口外流状况第54-61页
     ·车塘自然村第54-56页
     ·新宅自然村第56-57页
     ·枧陈自然村第57-58页
     ·江郎自然村第58-59页
     ·小结第59-61页
   ·乡村聚落空心化影响因素分析及主要类型第61-63页
     ·影响乡村人口外流程度因素第61页
     ·影响乡村聚落空心化形态和结构差异因素第61-62页
     ·乡村聚落空心化表现类型第62-63页
   ·空心化下乡村景观与环境变化第63-66页
     ·建筑空废及功能转变第63-64页
       ·住宅第63-64页
       ·祠堂第64页
     ·邻水空间的变化第64-65页
     ·生产性景观的变化第65-66页
4 空心化乡村聚落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第66-86页
   ·不同类型空心化乡村聚落发展对策第66-70页
     ·不同产业特征的空心化乡村聚落发展对策第66-69页
       ·农业型第66-68页
       ·务工型第68-69页
     ·不同空间特征的空心化乡村聚落发展对策第69-70页
       ·平原低丘型第69页
       ·山地型第69-70页
   ·各类空心化乡村聚落发展面临的共同现实及对策第70-84页
     ·发展面临的共同现实及其原因第70-76页
       ·乡村风貌缺失第70-72页
       ·历史文化保护不足第72-73页
       ·现代使用功能与传统形式协调性不足第73-74页
       ·宜居性较差第74页
       ·生态环境破坏第74-75页
       ·公共交流场所缺失第75-76页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对策第76-84页
       ·更新优化目标第76页
       ·更新优化原则第76-77页
       ·活化空废区域第77-79页
       ·维护和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第79-81页
       ·引导乡村风貌第81-84页
   ·操作层面及步骤第84-86页
5 结论与讨论第86-88页
   ·结论第86页
   ·本文创新之处第86-87页
   ·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第87页
   ·后续研究建议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92页
附录1 常见抗污植物名录表第92-94页
附录2 调研点常见乡土植物名录表第94-96页
个人简介第96-97页
致谢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杭州市休疗养院户外空间景观设计研究
下一篇:休闲农业园景观规划与体验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