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光电池论文--太阳能电池论文

光储并网系统的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4页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8-9页
   ·课题的发展现状第9-11页
     ·国外的发展现状第9-11页
     ·国内的发展现状第11页
   ·光伏发电系统的结构第11-12页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第12-14页
第二章 光伏电池的数学建模及MPPT控制第14-28页
   ·光伏电池的工作原理第14页
   ·光伏电池的等效电路及数学模型第14-18页
   ·光伏电池特性的仿真分析第18-19页
   ·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第19-24页
     ·MPPT控制第20-22页
     ·DC-DC变换器第22-23页
     ·PWM控制第23-24页
   ·最大功率跟踪仿真分析第24-27页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蓄电池的数学模型及其双向控制策略的研究第28-35页
   ·蓄电池种类第28页
   ·蓄电池的充放电特性第28-29页
   ·蓄电池的数学模型第29-31页
   ·双向DC/DC变换器原理及其控制策略第31-34页
     ·双向DC/DC变换器工作原理第31-33页
     ·双向DC/DC变换器的控制策略第33-34页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四章 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第35-47页
   ·并网逆变器的结构和运行状态第35-37页
     ·并网逆变器的结构第35页
     ·并网逆变器的运行状态第35-37页
   ·并网逆变器的数学模型和控制策略第37-43页
     ·并网逆变器的数学模型第37-41页
     ·基于电网电压定向的矢量控制策略第41-43页
   ·三相光伏并网系统的仿真第43-46页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五章 光储并网系统的结构和仿真分析第47-52页
   ·光储并网系统的结构第47-48页
   ·光储并网系统仿真分析第48-51页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2-54页
   ·本文的总结第52页
   ·本文的展望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致谢第57-58页
作者简介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产尼群地平片体外溶出度考察及质量评价
下一篇:高等教育投入产出效率研究--以内蒙古地区本科教育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