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9-14页 |
| ·抗生素及其滥用带来的问题 | 第9-11页 |
| ·抗生素耐药性问题 | 第9页 |
| ·抗真菌药物的发展现状 | 第9-10页 |
| ·新抗筛选的资源库--海洋微生物 | 第10-11页 |
| ·白僵菌素 | 第11-13页 |
| ·白僵菌素的性质 | 第11页 |
| ·白僵菌素的作用 | 第11页 |
| ·白僵菌素的来源 | 第11-12页 |
| ·白僵菌素相关的互动药物作用理论 | 第12-13页 |
| ·课题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13-14页 |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4-18页 |
| ·菌种与培养基 | 第14页 |
| ·菌株 | 第14页 |
| ·培养基 | 第14页 |
| ·实验用品与仪器 | 第14-15页 |
| ·50L发酵罐 | 第14-15页 |
| ·其他仪器与设备 | 第15页 |
| ·常用试剂 | 第15页 |
| ·实验方法 | 第15-18页 |
| ·培养条件 | 第15-16页 |
| ·测定分析方法 | 第16-18页 |
| 第3章 Fusarium concentricum液体培养基基质与配方研究 | 第18-37页 |
| ·底物因素影响分析 | 第18-28页 |
| ·碳源的优化选择 | 第18-20页 |
| ·氮源的优化选择 | 第20-24页 |
| ·培养基碳氮比对白僵菌素发酵的影响 | 第24页 |
| ·豆油对白僵菌素发酵的影响 | 第24-25页 |
| ·磷酸钾盐对白僵菌素发酵的影响 | 第25-27页 |
| ·NaCl对白僵菌素发酵的影响 | 第27页 |
| ·镁离子对白僵菌素发酵的影响 | 第27-28页 |
| ·摇瓶培养底物Box-Behnken设计 | 第28-36页 |
| ·因素和水平的确定 | 第28-29页 |
| ·Box-Behnken实验设计结果 | 第29-30页 |
| ·实验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第30-32页 |
| ·各变量因素对白僵菌素产量的影响 | 第32-34页 |
| ·响应面的验证 | 第34-36页 |
| ·本章小节 | 第36-37页 |
| 第4章 摇瓶培养操作条件的优化 | 第37-47页 |
| ·发酵周期对于白僵菌素产出的影响 | 第37页 |
| ·发酵温度对于白僵菌素产出的影响 | 第37-38页 |
| ·发酵转速对于白僵菌素产出的影响 | 第38-40页 |
| ·接种量对于白僵菌素产出的影响 | 第40页 |
| ·种子液培养周期对白僵菌素产出的影响 | 第40-41页 |
| ·初始pH对于白僵菌素产出的影响 | 第41-42页 |
| ·发酵条件的Box-Behnken设计 | 第42-46页 |
| ·因素以及水平的确立 | 第42页 |
| ·Box-Behnken实验设计结果 | 第42-43页 |
| ·模型的建立及方差分析 | 第43-44页 |
| ·各因素对白僵菌素产量的影响 | 第44-45页 |
| ·响应面的验证实验 | 第45-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5章 50L搅拌反应器上发酵参数研究 | 第47-60页 |
| ·产物形成与微生物细胞生长的关系模式 | 第47页 |
| ·通气量对白僵菌素发酵的影响 | 第47-49页 |
| ·通气量对镰刀菌生长的影响 | 第48页 |
| ·通气量对白僵菌素合成的影响 | 第48-49页 |
| ·通气量对底物利用的影响 | 第49页 |
| ·搅拌速率对白僵菌素发酵的影响 | 第49-51页 |
| ·搅拌速率对镰刀菌生长的影响 | 第50页 |
| ·搅拌速率对白僵菌素合成的影响 | 第50-51页 |
| ·搅拌速率对底物利用的影响 | 第51页 |
| ·通气量和搅拌转速组合优化实验 | 第51-52页 |
| ·溶氧值DO的优化调控 | 第52-53页 |
| ·K_(La)对白僵菌素发酵的影响 | 第53页 |
| ·白僵菌素分批补料发酵放大实验的初步研究 | 第53-56页 |
| ·补料物的选择 | 第53-54页 |
| ·补料时间的确定 | 第54-55页 |
| ·补料量的确定 | 第55-56页 |
| ·放大实验的结果分析 | 第56-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 ·研究结论 | 第60页 |
| ·展望 | 第60-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