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室外游戏场地设计研究--以成都及周边地区为例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2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4-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 ·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 ·研究方法与工作框架 | 第19-2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 ·工作框架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幼儿心理特征及对应的游戏分类 | 第22-33页 |
| ·幼儿的生理特征 | 第22-23页 |
| ·幼儿的心理特征 | 第23-27页 |
| ·幼儿的知觉特征 | 第23-25页 |
| ·幼儿想象特征 | 第25页 |
| ·幼儿思维的特征 | 第25-26页 |
| ·幼儿的情感发展特征 | 第26页 |
| ·幼儿的个性气质特征 | 第26-27页 |
| ·幼儿的游戏心理及对应游戏分类 | 第27-33页 |
| ·游戏的定义 | 第27-28页 |
| ·幼儿通用游戏心理 | 第28-30页 |
| ·幼儿游戏分类 | 第30-31页 |
| ·幼儿的性别及性格差异带来的游戏类型倾向 | 第31-33页 |
| 第三章 基于幼儿心理特征的室外游戏场地研究 | 第33-70页 |
| ·幼儿园游戏场地概述 | 第33-35页 |
| ·游戏场地定义 | 第33-34页 |
| ·幼儿园室外游戏场地的分类 | 第34-35页 |
| ·基于幼儿游戏心理的游戏场地特征 | 第35-39页 |
| ·具有领域感及私密性 | 第36-37页 |
| ·提供多种类型及多选择游戏 | 第37-38页 |
| ·具有连续易变游戏路径 | 第38页 |
| ·具有感官吸引及刺激 | 第38-39页 |
| ·幼儿园室外游戏场地实例调研 | 第39-64页 |
| ·调研目的、对象、工具及方法 | 第39-41页 |
| ·幼儿园室外游戏场地现状分析 | 第41-58页 |
| ·使用者主观评价分析 | 第58-64页 |
| ·调研结果分析总结 | 第64页 |
| ·国外幼儿园室外游戏场地案例研究 | 第64-70页 |
| ·日本富士幼儿园 | 第64-67页 |
| ·丹麦哥本哈根Murergaarden | 第67-70页 |
| 第四章 幼儿园室外游戏场地的设计原则及要素 | 第70-110页 |
| ·幼儿园室外游戏场地的设计原则及应对策略 | 第70-77页 |
| ·与教学目标相辅的原则及应对策略 | 第70-72页 |
| ·科学性原则及应对策略 | 第72-73页 |
| ·社会性原则及应对策略 | 第73-74页 |
| ·艺术性原则及应对策略 | 第74页 |
| ·自然化原则及应对策略 | 第74-75页 |
| ·灵活性原则及应对策略 | 第75-76页 |
| ·多样性、趣味性原则及应对策略 | 第76-77页 |
| ·安全性原则及应对策略 | 第77页 |
| ·前区入口空间设计研究 | 第77-84页 |
| ·前区入口空间的意义 | 第77-79页 |
| ·前区入口空间的设计要点 | 第79-84页 |
| ·班级室外游戏场地设计研究 | 第84-91页 |
| ·班级活动场地的布局 | 第84-87页 |
| ·小班班级室外活动场地 | 第87-88页 |
| ·中班班级室外活动场地 | 第88-90页 |
| ·大班班级室外活动场地 | 第90-91页 |
| ·集体室外游戏场地设计研究 | 第91-101页 |
| ·益智游戏场地 | 第92-95页 |
| ·体能游戏场地 | 第95-97页 |
| ·冒险游戏场地 | 第97-99页 |
| ·艺术游戏场地 | 第99-100页 |
| ·假扮游戏场地 | 第100-101页 |
| ·室外游戏场地的设计要素 | 第101-108页 |
| ·铺地 | 第101-104页 |
| ·路径 | 第104-105页 |
| ·亲水 | 第105-106页 |
| ·绿化 | 第106-108页 |
| ·色彩 | 第108页 |
| ·游戏场地的边界设计 | 第108-110页 |
| 结语 | 第110-112页 |
| 致谢 | 第112-11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3-116页 |
| 附件1 | 第116-118页 |
| 附件二 | 第118-119页 |
| 附件三 | 第119-120页 |
| 附件四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