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3页 |
| ·我国水资源与水污染现状 | 第9-10页 |
| ·景观水体的污染现状及治理 | 第10-13页 |
| ·景观水体的污染现状 | 第10-11页 |
| ·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分析 | 第11-12页 |
| ·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的控制与治理方法 | 第12-13页 |
| ·人工湿地概述 | 第13-16页 |
| ·人工湿地的定义 | 第13页 |
| ·人工湿地的分类及特点 | 第13-14页 |
| ·人工湿地的构建及工艺组合 | 第14-16页 |
| ·人工湿地的运行方式 | 第16页 |
|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机理 | 第16-21页 |
| ·国外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国内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7页 |
|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的机理 | 第17-20页 |
|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20-21页 |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1页 |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3-31页 |
| ·人工湿地小试装置的构建 | 第23-28页 |
| ·波式潜流人工湿地小试装置 | 第23-24页 |
| ·水生植物的选择 | 第24-25页 |
| ·填料的选择 | 第25-28页 |
| ·试验进水水质 | 第28-29页 |
| ·试验仪器 | 第29页 |
| ·检测指标及方法 | 第29-31页 |
| 第三章 填料吸附性能及波式潜流人工湿地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31-45页 |
| ·火山岩等温吸附试验 | 第31-33页 |
| ·试验设计 | 第31-32页 |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2-33页 |
| ·水力停留时间对波式潜流人工湿地净化效果的影响 | 第33-37页 |
| ·试验设计 | 第33-34页 |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4-37页 |
| ·进水碳源对波式潜流人工湿地净化效果的影响 | 第37-40页 |
| ·试验设计 | 第37-38页 |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8-40页 |
| ·温度对波式人工湿地净化效果的影响 | 第40-44页 |
| ·试验设计 | 第40-41页 |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41-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四章 波式潜流人工湿地小试装置的净化效果的研究 | 第45-54页 |
| ·试验方案 | 第45页 |
| ·小试装置动态运行对各污染物的净化效果 | 第45-51页 |
| ·COD 的去除 | 第46-47页 |
| ·TN 的去除 | 第47-48页 |
| ·NH3-N 的去除 | 第48-49页 |
| ·TP 的去除 | 第49-51页 |
| ·pH 及温度 | 第51-52页 |
| ·植物生长状况 | 第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第五章 波式潜流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的机理分析 | 第54-64页 |
| ·试验方案 | 第54页 |
| ·各项指标的沿程去除分析 | 第54-58页 |
| ·COD 的去除 | 第54-55页 |
| ·TN 的去除 | 第55-57页 |
| ·NH3-N 的去除 | 第57-58页 |
| ·TP 的去除 | 第58页 |
| ·氮在小试装置中的变化规律 | 第58-60页 |
| ·污染物的分层分析 | 第60-61页 |
| ·填料的 SEM 分析 | 第61-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 ·结论 | 第64-65页 |
| ·展望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