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融碱裂解甘油制氢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7页 |
| ·前言 | 第10-11页 |
| ·甘油利用方式 | 第11-14页 |
| ·1,3-丙二醇 | 第11页 |
| ·1,2-丙二醇 | 第11-12页 |
| ·二羟基丙酮 | 第12页 |
| ·环氧氯丙烷 | 第12页 |
| ·乳酸 | 第12-13页 |
| ·乙二醇 | 第13页 |
| ·氢气 | 第13-14页 |
| ·甘油制氢意义 | 第14-15页 |
| ·甘油制氢主要方式 | 第15-20页 |
| ·蒸汽重整法 | 第15-17页 |
| ·水相重整法 | 第17页 |
| ·自热重整法 | 第17-18页 |
| ·生物法 | 第18页 |
| ·光催化法 | 第18-19页 |
| ·高温分解法 | 第19页 |
| ·超临界重整法 | 第19-20页 |
| ·甘油制氢催化剂研究进展 | 第20-25页 |
| ·反应机理研究 | 第20-22页 |
| ·活性金属的影响 | 第22-23页 |
| ·载体的影响 | 第23页 |
| ·添加助剂的影响 | 第23-24页 |
| ·其它影响因素 | 第24-25页 |
| ·本文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5-27页 |
| ·研究目的 | 第25-26页 |
| ·主要内容 | 第26-27页 |
| 第二章 熔融碱裂解甘油制氢研究 | 第27-45页 |
| ·试验试剂与仪器 | 第27-28页 |
| ·试验试剂 | 第27页 |
| ·主要试验仪器 | 第27-28页 |
| ·试验装置与操作步骤 | 第28-29页 |
| ·试验装置 | 第28-29页 |
| ·操作步骤 | 第29页 |
| ·分析方法 | 第29-31页 |
| ·气体产物分析 | 第29-30页 |
| ·液体产物分析 | 第30页 |
| ·固体产物分析 | 第30-31页 |
| ·熔融碱作用的影响 | 第31-34页 |
| ·熔融碱对气体产物分布的影响 | 第31-32页 |
| ·进料方式的影响 | 第32-33页 |
| ·熔融碱与甘油质量比的影响 | 第33-34页 |
| ·裂解条件的优化 | 第34-40页 |
| ·裂解温度的影响 | 第35-37页 |
| ·载气流速的影响 | 第37-38页 |
| ·进料速率的影响 | 第38-40页 |
| ·氢气产率的提升方法 | 第40-44页 |
| ·催化剂的影响 | 第40-42页 |
| ·甘油与水摩尔比的影响 | 第42-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三章 熔融碱裂解粗甘油制氢研究 | 第45-55页 |
| ·试验试剂与仪器 | 第45-46页 |
| ·粗甘油成分分析 | 第46-50页 |
| ·水含量分析 | 第46页 |
| ·甘油含量分析 | 第46页 |
| ·甲醇含量分析 | 第46-47页 |
| ·其他组分分析 | 第47-48页 |
| ·分析结果汇总 | 第48-50页 |
| ·粗甘油裂解制氢探究 | 第50-53页 |
| ·粗甘油裂解试验 | 第50-51页 |
| ·粗甘油裂解液体产物分析 | 第51-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 第四章 粗甘油的热重试验研究 | 第55-64页 |
| ·试验原料、仪器及方法 | 第55-56页 |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56-63页 |
| ·纯甘油的热解特性 | 第56-58页 |
| ·粗甘油的热重特性 | 第58-60页 |
| ·氢氧化钠比例对粗甘油裂解特性的影响 | 第60-61页 |
| ·升温速率对氢氧化钠裂解粗甘油的影响 | 第61-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8页 |
| ·结论 | 第64-65页 |
| ·展望 | 第65-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