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8页 |
| Abstract | 第8-15页 |
| 第1章 综述 | 第15-27页 |
| ·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 | 第15-16页 |
| ·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 | 第15-16页 |
| ·慢性心力衰竭的诱因 | 第16页 |
| ·心衰的病理生理认识过程 | 第16-18页 |
| ·心衰治疗模式的演变 | 第18页 |
| ·治疗心衰的药物 | 第18-27页 |
| ·神经内分泌抑制剂 | 第18-23页 |
| ·洋地黄制剂 | 第23-24页 |
| ·利尿剂 | 第24-25页 |
| ·正性肌力药钙增敏剂 | 第25页 |
| ·羟甲基戊二酰COA 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 | 第25页 |
| ·血管加压素托伐普坦 | 第25-26页 |
| ·重组人脑利钠肽 | 第26-27页 |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7-31页 |
| ·研究对象 | 第27-29页 |
| ·入选标准 | 第27页 |
| ·排除标准 | 第27页 |
| ·诊断标准 | 第27-29页 |
| ·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 ·调查内容及指标 | 第29-30页 |
| ·调查病例分组标准 | 第30页 |
| ·统计学分析 | 第30-31页 |
| 第3章 结果 | 第31-44页 |
| ·所有调查病例心衰患者的一般情况分析 | 第31-35页 |
| ·年龄组成 | 第31页 |
| ·性别组成 | 第31-32页 |
| ·分期组成 | 第32-33页 |
| ·心功能分级组成 | 第33-34页 |
| ·基本病因组成 | 第34页 |
| ·危险因素组成 | 第34-35页 |
| ·性别对心力衰竭年龄、病因及危险因素的影响 | 第35-38页 |
| ·性别对心力衰竭患者发病年龄的影响 | 第35-36页 |
| ·性别对心力衰竭病因的影响 | 第36-37页 |
| ·性别对心力衰竭危险因素的影响 | 第37-38页 |
| ·所有调查病例心衰患者按分期或心功能分级情况分析 | 第38-44页 |
| ·按心功能分级分析其年龄情况 | 第38-39页 |
| ·按心功能分级分析心力衰竭传统药物治疗情况 | 第39-42页 |
| ·按心功能分级分析心力衰竭新药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情况 | 第42-44页 |
| 第4章 讨论 | 第44-50页 |
| ·年龄与慢性心力衰竭 | 第44-45页 |
| ·性别与慢性心力衰竭 | 第45页 |
| ·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 | 第45-46页 |
| ·慢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 | 第46页 |
|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 第46-50页 |
| ·ACEI 类药物的应用 | 第47页 |
| ·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 | 第47-48页 |
| ·利尿剂 | 第48页 |
| ·洋地黄类强心药 | 第48-49页 |
|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 第49-50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8页 |
|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