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心肺耐力的生理学含义、重要性与现状 | 第11页 |
·心肺耐力常用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最大摄氧量 | 第11-12页 |
·乳酸阈值 | 第12页 |
·台阶指数 | 第12-13页 |
·库珀12分钟跑指数 | 第13页 |
·最大摄氧量测量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直接测试方法 | 第13-14页 |
·间接测试方法 | 第14-17页 |
·心肺耐力训练理念及现状 | 第17页 |
·跑步机的研究进展及国内外跑步机的主要功能特点 | 第17-18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 第18-20页 |
·基于健康体征参数的心肺耐力测试方法的创新点 | 第18-19页 |
·基于跑步机的心肺耐力测试方法的创新点 | 第19页 |
·心肺耐力训练方法的创新点 | 第19-20页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0-21页 |
第2章 基于健康体征参数的心肺耐力评估方法 | 第21-31页 |
·最大摄氧量的限制因素 | 第21-24页 |
·肺扩散能力的限制 | 第21-22页 |
·心血管指标 | 第22-23页 |
·体成分指标 | 第23-24页 |
·健康体征参数的选取和测量方法 | 第24-25页 |
·最大摄氧量的测试方法 | 第25页 |
·试验对象与过程 | 第25-26页 |
·对象 | 第25页 |
·实验仪器 | 第25-26页 |
·实验过程 | 第26页 |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 第26-29页 |
·主成份分析结果 | 第27-28页 |
·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3章 基于跑步机的心肺耐力测试方法 | 第31-53页 |
·两级负荷测试 | 第31-36页 |
·理论依据 | 第31-32页 |
·实验设计 | 第32-33页 |
·测试对象、实验过程 | 第33-36页 |
·结果分析 | 第36页 |
·三级负荷测试 | 第36-41页 |
·理论依据 | 第36-38页 |
·实验设计 | 第38-40页 |
·结果分析 | 第40-41页 |
·逐级负荷测试 | 第41-45页 |
·理论依据 | 第41-43页 |
·实验设计 | 第43页 |
·测试对象、实验过程 | 第43-44页 |
·结果分析 | 第44-45页 |
·主要误差源分析 | 第45-50页 |
·实时心率获取方法 | 第45-47页 |
·最大心率估算方法 | 第47-49页 |
·跑步机设定的运动强度对应的代谢当量与实际代谢当量的关系 | 第49页 |
·摄氧量与心率之间的关系 | 第49-50页 |
·测试过程的注意事项 | 第50-51页 |
·心率检测相关的注意事项 | 第50-51页 |
·跑步机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 第51页 |
·VO2000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 第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4章 基于跑步机的个性化运动指导方案执行方法 | 第53-61页 |
·运动指导方案的概念 | 第53页 |
·基于心肺耐力的运动指导方案生成方法 | 第53-56页 |
·运动频率 | 第54-55页 |
·运动强度 | 第55页 |
·运动持续时间 | 第55-56页 |
·其他因素 | 第56页 |
·运动指导方案的执行过程与解析方法 | 第56-58页 |
·执行过程 | 第57页 |
·运动指导方案的解析方法 | 第57-58页 |
·心率控制效果分析 | 第58-59页 |
·若干问题讨论 | 第59-60页 |
·心率滞后问题的分析 | 第59-60页 |
·强度变化引起的心率变化趋势分析 | 第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5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