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对国内外研究的评价 | 第16-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2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20-26页 |
·核心概念 | 第20-21页 |
·理论基础 | 第21-26页 |
·经济增长中的新古典理论 | 第22-23页 |
·索洛模型 | 第22页 |
·索洛一米德模型 | 第22-23页 |
·经济增长中的内生理论 | 第23-24页 |
·生态经济理论 | 第24页 |
·循环经济理论 | 第24-26页 |
3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 | 第26-38页 |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三种模式 | 第26-31页 |
·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 | 第26-27页 |
·人与自然关系的三个阶段 | 第27-29页 |
·经济发展方式的三种模式 | 第29-31页 |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 | 第31-34页 |
·农村低碳环保意识薄弱 | 第31-32页 |
·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 第32页 |
·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突出 | 第32-33页 |
·高能耗导致节能减排任务重 | 第33页 |
·农村经济发展存在区域差异 | 第33页 |
·农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存在地区差异 | 第33-34页 |
·农村地区技术标准存在障碍 | 第34页 |
·农村经济发展存在人力资本障碍 | 第34页 |
·我国农村发展低碳经济主要路径分析 | 第34-38页 |
·农业低碳化生产路径 | 第35页 |
·工业低碳化生产路径 | 第35页 |
·能源低碳化使用路径 | 第35-36页 |
·农村居民低碳化消费路径 | 第36页 |
·农村碳汇建设路径 | 第36-38页 |
4 低碳经济视角的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证分析 | 第38-48页 |
·农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 第38页 |
·炎陵县现实状况 | 第38-39页 |
·模型建立 | 第39页 |
·模型建立过程 | 第39-48页 |
·三大产业与总值线性关系 | 第39-44页 |
·旅游业与第三产业线性关系 | 第44-48页 |
5 国外发展低碳经济模式的经验与借鉴 | 第48-56页 |
·日本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 | 第48-51页 |
·日本发展低碳经济背景 | 第48-49页 |
·日本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 第49-50页 |
·日本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措施 | 第50-51页 |
·德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 | 第51-53页 |
·制定科学的可持续战略 | 第51-52页 |
·完善的法律体系 | 第52页 |
·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 | 第52-53页 |
·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作用 | 第53页 |
·广泛的国际合作 | 第53页 |
·日本、德国低碳经济发展对我国发展农村经济的启示 | 第53-56页 |
·为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制定阶段性与长期性的战略规划 | 第53-54页 |
·支持与引导农村低碳产业的发展 | 第54-55页 |
·促进农民低碳消费概念的形成 | 第55页 |
·充分发挥经济手段,支持农村低碳事业全面发展 | 第55页 |
·设立农村低碳品牌基金 | 第55-56页 |
6 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对策 | 第56-60页 |
·树立循环经济理念 | 第56页 |
·完善低碳经济政策 | 第56-57页 |
·加大政府财政投入 | 第57页 |
·树立低碳消费理念 | 第57页 |
·加速农业低碳化发展 | 第57-58页 |
·调整能源战略 | 第58页 |
·大力推广“绿色建筑” | 第58-59页 |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