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目录 | 第11-15页 |
1 绪论 | 第15-28页 |
·矿区废弃地的土壤质量与生态系统状况 | 第16-19页 |
·矿区废弃地土壤理化性质 | 第17-18页 |
·矿区废弃地土壤养分状况 | 第18页 |
·矿区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 | 第18-19页 |
·矿区废弃地生态系统及其自然演替 | 第19页 |
·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主要技术手段 | 第19-21页 |
·物理化学修复 | 第19-20页 |
·生物恢复 | 第20页 |
·植物修复 | 第20-21页 |
·国内外矿区废弃地复垦与生态恢复的研究状况 | 第21-24页 |
·国外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我国矿区生态恢复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研究发展趋势及展望 | 第24-28页 |
·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第25-27页 |
·矿山生态恢复研究发展趋势 | 第27-28页 |
2 研究目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8-33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8-29页 |
·研究目的 | 第28页 |
·研究意义 | 第28-29页 |
·研究对象 | 第29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矿区废弃地土壤质量分析与评价 | 第30页 |
·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树种筛选与土质改良措施 | 第30页 |
·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生物技术措施 | 第30页 |
·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效应检测与生态恢复技术体系构建 | 第30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30-32页 |
·研究方法 | 第32-33页 |
3 湘潭锰矿区废弃地土壤质量分析与评价 | 第33-4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3-36页 |
·样品采集 | 第33-34页 |
·样品分析 | 第34页 |
·土壤肥力评价方法 | 第34页 |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 | 第34-36页 |
·湘潭锰矿区废弃地土壤性状分析 | 第36-41页 |
·土壤物理性质 | 第36-39页 |
·土壤水文性状 | 第39页 |
·土壤化学性质 | 第39-41页 |
·矿区废弃地水质分析 | 第41-42页 |
·湘潭锰矿区废弃地土壤肥力评价 | 第42-43页 |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 第43-44页 |
·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4 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树种筛选 | 第47-6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7-49页 |
·矿区废弃地定居植物调查方法 | 第47页 |
·筛选试验的基质土壤 | 第47页 |
·筛选试验的试验树种 | 第47页 |
·筛选试验矿区基质土壤的处理 | 第47-48页 |
·筛选试验管理与树种生长观察 | 第48页 |
·样品分析方法与数据处理方法 | 第48-49页 |
·矿区废弃地定居植物分析 | 第49-52页 |
·矿区废弃地定居植物种类及分布状况 | 第49-51页 |
·矿区废弃地主要定居植物养分含量分析 | 第51-52页 |
·矿区废弃地抗逆树种筛选 | 第52-55页 |
·盆栽试验树种的生长状况 | 第52-53页 |
·盆栽试验树种的营养状况 | 第53-54页 |
·盆栽试验树种对主要重金属污染元素的吸收作用 | 第54-55页 |
·筛选树种在不同基质土壤改良方案中的生长状况 | 第55-59页 |
·不同试验方案中盆栽树种的生长状况 | 第56页 |
·不同试验方案中树种增高状况 | 第56-58页 |
·不同试验方案中树种地径增长状况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5 生态恢复树种的光合响应机制 | 第61-74页 |
·研究方法 | 第61-63页 |
·试验方案 | 第61-62页 |
·主要光合指标的测定方法 | 第62-63页 |
·生态恢复树种不同重金属污染土壤条件下的光合响应情况 | 第63-69页 |
·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 | 第63-64页 |
·蒸腾速率的日变化 | 第64-65页 |
·气孔导度日变化 | 第65-66页 |
·胞间CO_2浓度日变化 | 第66-67页 |
·光合作用的季节变化 | 第67-69页 |
·生态恢复树种净光合速率与各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 第69-72页 |
·栾树、杜英净光合速率与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 | 第69-70页 |
·净光合速率与生理因子和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 第70-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6 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树种生长性状分析 | 第74-8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4-75页 |
·矿区恢复树种生长量测定 | 第74页 |
·矿区恢复树种生物量测定 | 第74页 |
·矿区恢复林分生产力测算 | 第74-75页 |
·矿区生态恢复树种的生长性状分析 | 第75-78页 |
·矿区生态恢复树种的单株生物量 | 第75-76页 |
·矿区生态恢复林分的生物量 | 第76-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7 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效果检测与分析 | 第80-93页 |
·研究方法 | 第80-81页 |
·取样方法 | 第80-81页 |
·测试方法 | 第81页 |
·数据分析 | 第81页 |
·生态恢复效果分析 | 第81-92页 |
·生态恢复示范基地土壤养分分析 | 第81-83页 |
·生态恢复示范基地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分析 | 第83-84页 |
·生态恢复试验林的营养元素分析 | 第84-85页 |
·生态恢复试验林中林木的重金属元素含量 | 第85-86页 |
·生态恢复试验林营养元素积累与分配状况分析 | 第86-87页 |
·生态恢复试验林重金属元素积累与分配状况分析 | 第87-88页 |
·生态恢复试验林营养元素与重金属元素生物循环特征分析 | 第88-91页 |
·生态恢复示范基地土壤变化情况 | 第91-92页 |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8 主要研究结论及研究工作展望 | 第93-97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93-96页 |
·今后研究设想 | 第96-97页 |
9 研究创新点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11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 第111-112页 |
致谢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