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组合机床及其加工论文

铣车复合加工中心双驱进给系统动力学分析与仿真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插图索引第10-12页
附表索引第12-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5页
   ·课题来源第13页
   ·课题的背景和提出第13-14页
   ·国内外相关领域发展与研究现状第14-24页
     ·进给系统的发展与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9页
     ·铣车复合加工中心简介第19-20页
     ·双驱进给系统发展与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0-24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4-25页
第二章 铣车复合加工中心双驱进给系统与实体建模第25-31页
   ·本课题铣车复合加工中心简介第25-27页
   ·双驱进给系统介绍第27-28页
     ·双驱进给技术的原理第27页
     ·双驱进给技术本课题的应用第27-28页
   ·铣车复合加工中心整机实体模型的建立第28-30页
     ·双驱进给系统实体模型第29页
     ·双驱模型简化第29-30页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双驱进给系统动力学方程建立第31-49页
   ·双驱进给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31-38页
     ·双驱进给系统进给单元第31-32页
     ·结合面的动力学模型与计算第32-37页
     ·双驱进给系统动力学模型第37-38页
   ·双驱进给系统动力学方程的建立第38-46页
     ·多自由度系统动力学理论基础第38-40页
     ·双驱进给系统动力学方程第40-46页
   ·双驱进给系统模态理论计算第46-48页
     ·模态计算理论第46页
     ·模态计算第46-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四章 双驱进给系统动力学分析第49-60页
   ·双驱进给系统模态分析第49-55页
     ·模态分析基本理论第49-50页
     ·双驱进给系统有限元建模第50-52页
     ·模态分析结果第52-55页
     ·模型的验证第55页
   ·双驱进给系统谐响应分析第55-58页
     ·谐响应分析基本理论第56页
     ·谐响应分析模型的建立第56-57页
     ·谐响应分析结果第57-58页
   ·薄弱环节分析与改进第58-59页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五章 双驱进给系统运动仿真与优化第60-71页
   ·仿真介绍第60-61页
     ·虚拟样机技术的介绍第60页
     ·ADAMS本文应用介绍第60-61页
   ·双驱进给系统刚柔耦合模型第61-66页
     ·耦合模型的建立第61-63页
     ·耦合模型非线性约束的考虑第63-64页
     ·耦合模型的运动学仿真分析第64-66页
   ·横梁振动分析与优化第66-70页
     ·模型输入输出通道和激振力的定义第67页
     ·振动仿真分析第67-69页
     ·模型参数优化第69-70页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结论与展望第71-73页
 总结第71-72页
 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致谢第76-78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ARM的煤矿瓦斯监控分站的设计
下一篇:合金在熔融卤化盐高温相变储热介质中的腐蚀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