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南段桃园铜矿床成因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元古代铜矿床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桃园铜矿床及外围地质勘查工作程度 | 第11-12页 |
·桃园铜矿床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5-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完成工作量 | 第17页 |
·研究成果及认识 | 第17-20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20-30页 |
·区域地层 | 第21-24页 |
·太古界五台群 | 第22页 |
·下元古界甘陶河群 | 第22-23页 |
·中元古界长城系 | 第23页 |
·古生代寒武系 | 第23页 |
·新生界第四系 | 第23-24页 |
·区域构造 | 第24-27页 |
·五台构造旋迴 | 第24页 |
·吕梁构造旋迴 | 第24-26页 |
·盖层构造 | 第26-27页 |
·区域岩浆岩 | 第27-28页 |
·五台期侵入岩 | 第27页 |
·吕梁期岩浆岩 | 第27页 |
·脉岩 | 第27-28页 |
·区域矿产 | 第28-30页 |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 第30-58页 |
·矿区地质特征 | 第30-34页 |
·矿区地层 | 第30页 |
·矿区构造 | 第30-31页 |
·矿区岩浆岩 | 第31-34页 |
·矿体产状与规模 | 第34-38页 |
·矿石的矿物组成 | 第38-48页 |
·矿石矿物组成 | 第38-47页 |
·矿石化学成分 | 第47-48页 |
·矿石的结构、构造 | 第48-51页 |
·矿石的结构 | 第48-50页 |
·矿石的构造 | 第50-51页 |
·成矿阶段划分 | 第51-53页 |
·围岩蚀变 | 第53-58页 |
·蚀变类型特征 | 第53-54页 |
·蚀变分带 | 第54-58页 |
第四章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 第58-70页 |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58-65页 |
·主量元素特征 | 第58-60页 |
·微量元素特征 | 第60-63页 |
·稀土元素特征 | 第63-65页 |
·流体包裹体特征 | 第65-66页 |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66-70页 |
·硫同位素 | 第66-68页 |
·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 | 第68-70页 |
第五章 矿床成因分析 | 第70-74页 |
·成矿物质来源 | 第70页 |
·矿质来源 | 第70页 |
·硫源 | 第70页 |
·成矿流体来源 | 第70页 |
·成矿时代 | 第70-71页 |
·矿床成因分析 | 第71-74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作者简介与科研情况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