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9页 |
引言 | 第9-14页 |
(一) 本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 本文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第12-14页 |
1. 创新点 | 第12-13页 |
2. 不足之处 | 第13-14页 |
一、中外农村小额信贷典型模式分析 | 第14-23页 |
(一) 农村小额信贷模式的理论基础 | 第14-15页 |
1. 小额信贷的概念 | 第14页 |
2. 小额信贷的特点 | 第14-15页 |
(二) 国外农村小额信贷模式发展情况 | 第15-19页 |
1. 孟加拉格莱珉银行 | 第15-18页 |
2. 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小额信贷部 | 第18-19页 |
3. 乌干达村银行互助组模式 | 第19页 |
(三) 国内农村小额信贷模式发展现状 | 第19-21页 |
1. 河南虞城 | 第19-20页 |
2. 陕西安康 | 第20页 |
3. 我国小额信贷试点地区采取的主要模式 | 第20-21页 |
4. 国内小额信贷与GB 模式的区别 | 第21页 |
(四) 国外代表性模式的成功经验 | 第21-23页 |
二、吉林省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 | 第23-37页 |
(一) 吉林省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发展现状 | 第23-27页 |
1. 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特点 | 第23-25页 |
2. 农村信用社发放小额信贷具体实践---农安县新农乡信用社 | 第25-27页 |
(二) 吉林省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主要问题 | 第27-30页 |
1. 信贷期限不合理 | 第27-28页 |
2. 信贷业务效率低 | 第28-29页 |
3. 风险防范系统有待改进 | 第29-30页 |
(三) 吉林省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 第30-33页 |
1. 外部原因 | 第30-32页 |
2. 内部原因 | 第32-33页 |
(四) 吉林省农村信用社推广小额信贷的意义 | 第33-37页 |
1. 有利于信用社资金结构的优化 | 第33页 |
2. 有利于信用社业务的创新 | 第33页 |
3. 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 第33-34页 |
4. 有利于农户自身发展能力的提高 | 第34页 |
5. 有利于我省农民收入的增加—实证分析 | 第34-37页 |
三、吉林省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 第37-45页 |
(一) 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 第37-40页 |
1. 健全小额信贷法律体系 | 第37-38页 |
2. 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 第38-39页 |
3. 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 第39-40页 |
(二) 完善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内部机制 | 第40-45页 |
1. 引入经典运行原理—孟加拉格莱珉银行模式 | 第40-41页 |
2. 外资入股增强优势 | 第41-42页 |
3. 提高信贷服务效率 | 第42-43页 |
4. 引入保险机制作为保障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