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合金激光沉积修复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9页 |
·钛合金的特性及其在飞机结构中的应用 | 第14-17页 |
·钛和钛合金的特性与分类 | 第14-15页 |
·钛合金在现代飞机结构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钛合金的传统加工方法 | 第16-17页 |
·修复技术的发展 | 第17-20页 |
·传统的钛合金结构件的损伤修复技术 | 第17-19页 |
·激光修复技术 | 第19-20页 |
·激光沉积修复技术的原理和特点 | 第20-24页 |
·激光沉积制造技术 | 第20-23页 |
·激光沉积修复技术的原理和特点 | 第23-24页 |
·激光沉积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24-26页 |
·激光沉积修复技术存在的问题 | 第26-27页 |
·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第二章 激光沉积组织凝固理论基础 | 第29-48页 |
·激光与材料的相互作用 | 第29-31页 |
·激光与材料作用的物态变化 | 第29-30页 |
·激光与材料作用的能量平衡 | 第30-31页 |
·激光沉积制造近快速凝固理论基础 | 第31-35页 |
·固液界面稳定性 | 第31-33页 |
·快速凝固条件下的非平衡溶质分配 | 第33页 |
·非平衡强制条件下的枝晶生长 | 第33-35页 |
·外场搅拌对熔池传质传热及凝固组织的影响 | 第35-37页 |
·激光沉积修复温度场数值模拟 | 第37-46页 |
·激光沉积修复温度场物理模型 | 第37-40页 |
·激光沉积修复温度场有限元模型 | 第40-41页 |
·单道激光沉积修复温度场数值模拟 | 第41-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三章 激光沉积修复系统的建立 | 第48-64页 |
·激光器的选择 | 第48-49页 |
·运动执行系统 | 第49-50页 |
·送粉系统 | 第50-59页 |
·送粉器 | 第50页 |
·送粉喷嘴 | 第50-59页 |
·惰性气体保护装置 | 第59页 |
·旋转磁场辅助装置设计 | 第59-62页 |
·工艺规划与控制软件 | 第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四章 钛合金激光沉积修复工艺试验 | 第64-86页 |
·试验材料及方法 | 第65页 |
·试验材料 | 第65页 |
·试样制备 | 第65页 |
·分析仪器 | 第65页 |
·工艺参数对沉积层质量影响 | 第65-76页 |
·单道熔凝试验 | 第66-68页 |
·单道多层沉积试验 | 第68-70页 |
·多道多层沉积试验 | 第70-76页 |
·工艺参数的综合评价 | 第76-77页 |
·钛合金典型损伤激光修复试验 | 第77-83页 |
·激光沉积修复孔损伤试验 | 第77-79页 |
·激光沉积修复面损伤试验 | 第79-80页 |
·激光沉积修复槽损伤试验 | 第80-83页 |
·激光沉积修复梯度试样试验 | 第83-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五章 激光沉积修复组织特征 | 第86-104页 |
·激光沉积修复组织形成机理与特征 | 第86-89页 |
·激光沉积修复试样组织研究 | 第89-96页 |
·激光沉积修复 TA15 合金组织特征 | 第89-93页 |
·激光沉积修复梯度功能试样的组织 | 第93-96页 |
·激光沉积修复过程中常见的缺陷 | 第96-98页 |
·气孔 | 第96-97页 |
·熔合不良 | 第97-98页 |
·变形及开裂 | 第98页 |
·磁场作用下激光沉积修复试样组织特征 | 第98-103页 |
·磁场作用下修复试样的组织形貌 | 第98-102页 |
·磁场对激光沉积组织影响机理探讨 | 第102-103页 |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第六章 激光沉积修复试样性能检测 | 第104-122页 |
·激光沉积修复试样元素分布和显微硬度 | 第104-107页 |
·激光沉积修复试样拉伸性能 | 第107-112页 |
·激光修复试样冲击性能和界面结合强度 | 第112-115页 |
·典型钛合金件的激光沉积修复 | 第115-118页 |
·激光沉积修复梯度功能试样表面摩擦磨损性能 | 第118-120页 |
·梯度试样摩擦磨损性能 | 第118-120页 |
·梯度功能试样的强化机制分析 | 第120页 |
·本章小结 | 第120-122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122-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29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129-130页 |
致谢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