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9页 |
| 1 秸秆利用现状 | 第9-10页 |
| ·提高粗饲料利用率的意义 | 第9页 |
| ·国内外秸秆利用现状 | 第9-10页 |
| 2 粗饲料加工调制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0-16页 |
| ·物理处理法 | 第10-11页 |
| ·化学处理法 | 第11-14页 |
| ·生物处理法 | 第14-16页 |
| 3 反刍动物粗饲料降解率测定方法 | 第16-18页 |
| ·体内法 | 第17页 |
| ·半体内法 | 第17页 |
| ·体外法 | 第17-18页 |
| 4 本试验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微贮添加剂及粗饲料组合方式对微贮品质的影响 | 第19-38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4页 |
| ·试验材料及来源 | 第19页 |
| ·试验材料的预处理 | 第19页 |
| ·原料组合和添加剂使用方案 | 第19-20页 |
| ·微贮方式 | 第20页 |
| ·微贮品质的感官评价 | 第20-21页 |
| ·微贮品质的实验室评定 | 第21-24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4-35页 |
| ·微贮粗饲料感官评价 | 第24-26页 |
| ·微贮粗饲料pH值 | 第26-28页 |
| ·微贮NH_3-N/TN值 | 第28-30页 |
| ·微贮粗饲料有机酸 | 第30-32页 |
| ·微贮粗饲料氨氮有机酸综合评定 | 第32-35页 |
| ·稻草与苜蓿混合微贮氨氮有机酸综合评价 | 第32-33页 |
| ·玉米稻与苜蓿混合微氨氮有机酸综合评价 | 第33页 |
| ·稻草微贮氨氮有机酸综合评价 | 第33-34页 |
| ·玉米结微cf氨氮有机酸综合评价 | 第34-35页 |
| 3 讨论 | 第35-36页 |
| ·感官评价 | 第35页 |
| ·pH值 | 第35-36页 |
| ·氨态氮和有机酸的综合评价 | 第36页 |
| 4 小结 | 第36-38页 |
| 第三章 不同贮存方式对粗饲料常规营养成分和饲料相对价值的影响 | 第38-48页 |
| 1 试验材料 | 第38-39页 |
| ·试验材料的来源 | 第38页 |
| ·试验材料的预处理 | 第38页 |
| ·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 | 第38-39页 |
| ·贮存方式 | 第39页 |
| 2 试验方法 | 第39-40页 |
| ·常规营养成分的测定 | 第39页 |
| ·粗饲料相对价值 | 第39-40页 |
| ·数据统计和分析 | 第40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0-45页 |
| ·稻草和苜蓿混合微贮的常规营养成分和RFV | 第40-41页 |
| ·玉米秸和苜蓿混合微贮后常规营养成分和RFV | 第41-42页 |
| ·稻草微贮后常规营养成分和RFV | 第42-43页 |
| ·玉米秸微贮后常规营养成分和RFV | 第43-44页 |
| ·氨化稻草的常规营养成分和RFV | 第44页 |
| ·氨化玉米秸的常规营养成分和RFV | 第44-45页 |
| 4 讨论 | 第45-46页 |
| 5 小结 | 第46-48页 |
| 第四章 不同贮存方式对粗饲料消化性能的影响 | 第48-57页 |
| 1 试验材料 | 第48页 |
| 2 试验方法 | 第48-49页 |
| ·试验仪器 | 第48页 |
| ·待测样品处理 | 第48页 |
| ·试剂与配制 | 第48页 |
| ·试验步骤 | 第48-49页 |
| ·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49页 |
| ·数据统计和分析 | 第49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9-55页 |
| ·稻草与苜蓿混合微贮的体外消化率分析 | 第49-50页 |
| ·玉米秸与苜蓿混合微贮的体外消化率 | 第50-51页 |
| ·稻草微贮的体外消化率 | 第51-52页 |
| ·玉米秸微贮的体外消化率 | 第52-53页 |
| ·氨化稻草的体外消化率 | 第53-54页 |
| ·氨化玉米秸的体外消化率 | 第54-55页 |
| 4 讨论 | 第55-56页 |
| 5、小结 | 第56-57页 |
| 第五章 论文总体结论 | 第57-59页 |
| 1 稻草和苜蓿混合微贮的评价和优选 | 第57页 |
| 2 玉米秸和苜蓿混合微贮的评价和优选 | 第57页 |
| 3 稻草微贮的评价和优选 | 第57页 |
| 4 玉米秸微贮的评价和优选 | 第57-58页 |
| 5 稻草氨化方法的评价和优选 | 第58页 |
| 6 玉米秸氨化方法的评价和优选 | 第58页 |
| 7 不同饲料适宜处理方法的评选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作者简介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