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3页 |
(一) 选题背景与目的 | 第9-10页 |
(二) 国内外关于生态环境与农村建设的研究 | 第10-11页 |
(三) 研究的基本框架与主要方法 | 第11-13页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经典阐释与发展实践 | 第13-26页 |
(一)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生成背景 | 第13-15页 |
1.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对传统生态观的扬弃与发展 | 第13-14页 |
2.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对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现实分析和理性思考 | 第14-15页 |
(二)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理论内涵 | 第15-17页 |
1. 关于人与自然内在统一性的经典论述 | 第15-16页 |
2. 关于实践是推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中介和手段的论述 | 第16-17页 |
3. 关于生态危机的产生根源和根本出路的论述 | 第17页 |
(三)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西方的继承与发展 | 第17-20页 |
(四)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前苏联时期的初次探索与实践 | 第20-26页 |
1. 前苏联生态环境建设的理念与方针 | 第21页 |
2. 前苏联生态环境建设的实践历程 | 第21-24页 |
3. 前苏联生态环境建设的评价 | 第24-26页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探究 | 第26-31页 |
(一) 农村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 | 第26-29页 |
1. 生态文明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总结 | 第26-27页 |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内涵与重要意义 | 第27-28页 |
3. 建设农村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28-29页 |
(二)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意义 | 第29-31页 |
1.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来源 | 第29-30页 |
2.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确立了实践方向和原则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与总体现状 | 第31-40页 |
(一) 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 | 第31页 |
(二) 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保障 | 第31-33页 |
(三) 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 第33-35页 |
(四) 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 第35页 |
(五) 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 第35-40页 |
1. 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困境 | 第35-37页 |
2. 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制约性因素分析 | 第37-40页 |
第四章 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策略选择 | 第40-45页 |
(一) 强化政府责任主体职能,推进城乡生态建设协同共进 | 第40-41页 |
(二) 全面把握各项建设要求,创新发展多种建设手段 | 第41-42页 |
(三) 倡导科学发展理念,强化科技成果研发与应用 | 第42-43页 |
(四) 立足本国发展历史与现状,借鉴国外成功建设经验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著 | 第49-50页 |
后记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