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引发雾聚合制备功能化表面的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1页 |
| 缩写、符号清单、术语表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27页 |
| ·材料表面及其张力 | 第12页 |
| ·高分子材料表面改性 | 第12-23页 |
| ·高分子材料表面改性的通用方法 | 第12-18页 |
| ·力化学处理 | 第13页 |
| ·表面涂覆 | 第13页 |
| ·表面氧化 | 第13-14页 |
| ·高能射线处理 | 第14-16页 |
| ·等离子体处理 | 第16-18页 |
| ·表面接枝聚合改性 | 第18-23页 |
| ·液相聚合法 | 第18-21页 |
| ·气相聚合法 | 第21-23页 |
| ·雾聚合表面改性 | 第23-24页 |
| ·雾聚合的概念 | 第23页 |
| ·雾聚合的影响因素 | 第23-24页 |
| ·蒸汽温度及聚合温度 | 第23-24页 |
| ·单体的种类 | 第24页 |
| ·溶剂的种类 | 第24页 |
| ·接触时间 | 第24页 |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 第24-27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4-25页 |
| ·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 第二章 雾聚合的提出 | 第27-37页 |
| ·概述 | 第27-28页 |
| ·实验部分 | 第28-30页 |
| ·实验材料 | 第28页 |
| ·实验仪器 | 第28页 |
| ·实验过程 | 第28-29页 |
| ·纯单体的气相聚合 | 第28-29页 |
| ·PEG400 的雾化实验 | 第29页 |
| ·测试方法 | 第29-30页 |
|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 | 第29页 |
| ·原子力显微镜(AFM) | 第29页 |
| ·衰减全反射傅立叶红外光谱(ATR-FTIR) | 第29-30页 |
| ·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3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0-35页 |
| ·纯单体的气相聚合 | 第30-32页 |
| ·PEG400 的雾化实验 | 第32-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 第三章 雾聚合改性的研究 | 第37-59页 |
| ·前言 | 第37-38页 |
| ·实验部分 | 第38-40页 |
| ·实验材料 | 第38页 |
| ·实验仪器 | 第38-39页 |
| ·实验过程 | 第39页 |
| ·溶液的配置 | 第39页 |
| ·PMMA 片的活化处理 | 第39页 |
| ·雾聚合过程 | 第39页 |
| ·测试方法 | 第39-40页 |
|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 | 第39页 |
| ·原子力显微镜(AFM) | 第39-40页 |
| ·接触角(CA) | 第4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0-58页 |
| ·MMA 的雾聚合 | 第40-46页 |
| ·单体浓度对雾聚合过程的影响 | 第46-49页 |
| ·溶剂的种类对雾聚合过程的影响 | 第49-51页 |
| ·HFBMA 的雾聚合 | 第51-57页 |
| ·雾聚合机理 | 第57-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四章 TRIFEMA的雾聚合及其交联 | 第59-65页 |
| ·前言 | 第59页 |
| ·实验部分 | 第59-61页 |
| ·实验材料 | 第59-60页 |
| ·实验仪器 | 第60页 |
| ·实验过程 | 第60-61页 |
| ·溶液的配置 | 第60-61页 |
| ·PMMA 片的活化处理 | 第61页 |
| ·雾聚合过程 | 第61页 |
| ·测试方法 | 第61页 |
|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 | 第61页 |
| ·原子力显微镜(AFM) | 第6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1-64页 |
| ·TRIFEMA 的雾聚合 | 第61-63页 |
| ·TRIFEMA 交联雾聚合 | 第63-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5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成果 | 第75-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