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目录 | 第9-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 第17-24页 |
| ·实验装置 | 第17-21页 |
| ·激波管和实验段 | 第18-19页 |
| ·智能数字报警仪 | 第19页 |
| ·高速数据采集系统 | 第19-20页 |
| ·高速摄影仪 | 第20-21页 |
| ·天平 | 第21页 |
| ·模型球设计 | 第21-23页 |
| ·实验操作流程 | 第23-24页 |
| ·实验前 | 第23页 |
| ·实验中 | 第23页 |
| ·实验后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激波管理论及实验参数 | 第24-30页 |
| ·激波管理论 | 第24-27页 |
| ·实验参数 | 第27-30页 |
| 第四章 激波加载单/双模型球动态力测量与分析 | 第30-57页 |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30-34页 |
| ·模型球受力分析 | 第30-31页 |
| ·加速度数据处理方法 | 第31-34页 |
| ·单球模型 | 第34-42页 |
| ·单球模型的原始数据和处理结果 | 第34-39页 |
| ·不同激波马赫数下模型球曳力系数的比较 | 第39-42页 |
| ·双球模型 | 第42-54页 |
| ·无量纲间距 H=1.0 时的原始数据和处理分析 | 第42-45页 |
| ·无量纲间距 H=1.5 时的原始数据和处理分析 | 第45-47页 |
| ·无量纲间距 H=2.0 时的原始数据和处理分析 | 第47-49页 |
| ·无量纲间距 H=2.5 时的原始数据和处理分析 | 第49-52页 |
| ·无量纲间距 H=3.0 时的原始数据和处理分析 | 第52-54页 |
| ·不同无量纲间距 H 下曳力系数 Cd 随无量纲时间 t′的变化 | 第54-55页 |
| ·不同激波马赫数双球模型曳力系数峰值随无量纲间距 H 的变化 | 第55-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五章 激波诱导球阵绕流数值模拟 | 第57-77页 |
| ·计算模型及验证 | 第57-61页 |
| ·控制方程 | 第57-58页 |
| ·计算模型及计算参数 | 第58页 |
| ·有效阻力系数计算 | 第58-60页 |
| ·流场计算准确性验证 | 第60-61页 |
| ·单/双球非稳态曳力产生机理分析 | 第61-76页 |
| ·单球模型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61-68页 |
| ·双球模型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68-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 ·结论 | 第77-78页 |
| ·展望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4-86页 |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