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会签名表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22页 |
·植物叶色突变体研究概况 | 第12-19页 |
·植物叶色突变体来源与分类 | 第12-13页 |
·叶色突变的生理机制 | 第13-15页 |
·外界环境对叶色突变体的影响 | 第15页 |
·叶色突变体的遗传规律 | 第15-16页 |
·叶色突变的分子机理 | 第16-19页 |
·蔬菜叶色突变体研究进展 | 第19页 |
·叶色突变体的应用价值 | 第19-20页 |
·图位克隆技术 | 第20-21页 |
·图位克隆的过程 | 第20页 |
·图位克隆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 第20-2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YL-1 的植物学性状及其杂种优势 | 第22-3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2-23页 |
·试验材料与田间设计 | 第22页 |
·试验方法 | 第22-2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3-31页 |
·YL-1 与 WT708 的田间性状初步观察 | 第23-24页 |
·YL-1 与 WT708 的生长曲线 | 第24-26页 |
·YL-1 与 WT708 成熟期主要植物学性状的差异 | 第26-28页 |
·YL-1 与 WT708 杂交优势组合的调查 | 第28-30页 |
·不同温度处理对 YL-1 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30-31页 |
·讨论 | 第31-32页 |
·YL-1 与 WT708 主要植物学性状比较 | 第31页 |
·YL-1 突变体的应用价值 | 第31页 |
·温度对 YL-1 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第三章 YL-1 的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 | 第32-4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2-34页 |
·试验材料与田间设计 | 第32页 |
·试验方法 | 第32-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40页 |
·YL-1 与 WT708 光合色素含量的比较 | 第34-35页 |
·YL-1 与 WT708 叶绿体超微结构比较 | 第35-37页 |
·YL-1 与 WT708 光合作用参数的差异 | 第37页 |
·YL-1 和 WT708 光合指标参数日变化曲线 | 第37-38页 |
·YL-1 与 WT708 的光响应曲线 | 第38-39页 |
·YL-1 与 WT708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 | 第39-40页 |
·讨论 | 第40-42页 |
·YL-1 叶绿素含量变化及其与叶绿体超微结构关系 | 第40页 |
·YL-1 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趋势 | 第40-42页 |
第四章 YL-1 叶色黄化突变遗传规律分析和基因定位 | 第42-5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2-43页 |
·试验材料 | 第42页 |
·试验方法 | 第42-4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3-49页 |
·YL-1 叶色黄化突变的遗传分析 | 第43-45页 |
·基因组 DNA 提取与检测 | 第45-46页 |
·yl-1 基因的初定位 | 第46-47页 |
·yl-1 基因的精细定位 | 第47-49页 |
·讨论 | 第49-51页 |
·YL-1 叶色黄化的遗传分析 | 第49-50页 |
·重测序后分子标记的应用 | 第50页 |
·YL-1 叶色黄化的基因定位 | 第50-51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51-53页 |
·YL-1 的植物学性状与杂种优势 | 第51页 |
·YL-1 的光合特性与叶绿素荧光参数 | 第51-52页 |
·YL-1 叶色黄化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0页 |
附录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作者简历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