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导论 | 第7-12页 |
| 一、选题意义 | 第7页 |
| 二、文献综述 | 第7-11页 |
| 三、研究方法与组织结构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唐代反佛言论的兴起 | 第12-17页 |
| ·唐代佛教的发展概况 | 第12-13页 |
| ·佛教与唐代社会的冲突 | 第13-17页 |
| 第二章 唐代反佛言论的主要内容 | 第17-33页 |
| ·蠹财伤民,无益于国 | 第17-21页 |
| ·华夷之辩 | 第21-24页 |
| ·背弃君亲,于礼不合 | 第24-26页 |
| ·王朝短促,君主不寿 | 第26-27页 |
| ·戒律松懈,形同世俗 | 第27-30页 |
| ·妄谈因果,愚弄百姓 | 第30-33页 |
| 第三章 唐代反佛言论的特征 | 第33-41页 |
| ·与唐代政治、经济变迁息息相关 | 第33-34页 |
| ·三教矛盾上由佛道矛盾为主转向儒佛矛盾为主 | 第34-37页 |
| ·涉及不同的反佛动机 | 第37-38页 |
| ·理论批判的不彻底性 | 第38-41页 |
| 第四章 唐代反佛言论的影响 | 第41-47页 |
| ·保持了朝廷对佛教的有效控制 | 第41-42页 |
| ·推动了佛教伦理的中国化 | 第42-44页 |
| ·加速了禅宗制度之革新 | 第44-45页 |
| ·影响了儒家对佛教心性论的吸收 | 第45-47页 |
| 总结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 后记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