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化学电源、电池、燃料电池论文--燃料电池论文--生物化学燃料电池、微生物燃料电池论文

基于活性炭的低成本、高性能微生物燃料电池空气阴极研究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7页
第一章 引言第17-50页
 第一节 我国污水处理行业节能降耗的必要性第17-21页
 第二节 传统污水处理技术的高能耗问题第21-24页
 第三节 可持续的污水处理新技术-微生物燃料电池第24-43页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及阴极的重要性第24-28页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发展历史及其在污水处理行业的应用前景第28-29页
     ·微生物燃料电池在污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现状第29-43页
 第四节 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污水的优势与技术瓶颈第43-44页
     ·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污水的优势第43页
     ·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污水的技术瓶颈第43-44页
 第五节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44-50页
     ·研究意义第44-46页
     ·研究内容第46-48页
     ·技术路线第48-50页
第二章 实验装置与测试技术第50-67页
 第一节 微生物燃料电池及数据在线采集系统的构建第50-52页
 第二节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接种与启动第52-54页
 第三节 测试装置与方法第54-67页
     ·电化学工作站第54-58页
     ·物理测试方法第58-63页
     ·生物测试方法第63-64页
     ·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测试方法第64-67页
第三章 新型微生物燃料电池空气阴极的开发第67-76页
 第一节 活性炭-聚四氟乙烯空气阴极的设计第67-68页
 第二节 研究空气阴极制作方法的实验原料与仪器第68-69页
 第三节 活性炭-聚四氟乙烯空气阴极的制作方法第69-72页
 第四节 辊压法制作活性炭-聚四氟乙烯空气阴极的性能第72-75页
     ·空气阴极的制备第72-73页
     ·线性扫描伏安测试第73-75页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四章 辊压活性炭-聚四氟乙烯催化层的影响因素研究第76-114页
 第一节 活性炭/聚四氟乙烯比例对催化层的影响第76-91页
     ·活性炭/聚四氟乙烯比例影响研究的实验样品制备第77页
     ·电极的表面形貌第77-79页
     ·空气阴极的电化学特性第79-87页
     ·空气阴极在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性能测试第87-91页
 第二节 高温烧结工艺对催化层的影响第91-104页
     ·高温烧结工艺影响研究的实验样品制备第92-93页
     ·膜的亲/疏水性测试第93-94页
     ·膜的孔结构分析第94-97页
     ·膜的表面形貌第97-99页
     ·空气阴极在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性能测试第99-103页
     ·辊压空气阴极的结构模型第103-104页
 第三节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催化层的影响第104-112页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影响研究的实验样品制备第105-106页
     ·催化膜的亲水性测试第106-107页
     ·催化膜的孔结构分析第107-109页
     ·空气阴极在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性能测试第109-112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112-114页
第五章 辊压活性炭-聚四氟乙烯空气阴极催化氧气还原反应的关键因素研究第114-134页
 第一节 催化氧气还原关键因素研究的实验原料、仪器及样品制备第114-116页
 第二节 氧气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测试第116-122页
     ·催化剂粉末催化氧还原的电子转移数第117-120页
     ·空气阴极催化氧还原的电子转移数第120-122页
 第三节 辊压膜及碳粉的多孔结构在空气阴极中的作用第122-129页
     ·辊压催化膜的孔结构分析第122-124页
     ·碳粉的孔结构分析第124-128页
     ·催化膜和碳粉的表面形貌第128-129页
 第四节 辊压活性炭与非活性炭空气阴极对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的影响第129-132页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132-134页
第六章 酸、碱处理活性炭对辊压活性炭-聚四氟乙烯空气阴极性能的影响研究第134-144页
 第一节 酸、碱处理活性炭研究的实验准备第134-136页
     ·酸、碱处理活性炭研究的实验原料和仪器第134-135页
     ·酸、碱处理活性炭的实验样品制备第135-136页
 第二节 酸、碱处理活性炭对孔结构的影响第136-138页
 第三节 酸、碱处理活性炭对辊压空气阴极电化学特性的影响第138-141页
     ·线性扫描伏安测试第138-139页
     ·交流阻抗分析第139-141页
 第四节 酸、碱处理活性炭对辊压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的影响第141-143页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143-144页
第七章 辊压活性炭-聚四氟乙烯空气阴极的实用性研究第144-158页
 第一节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构建与启动第144-146页
 第二节 辊压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实际废水的效果第146页
 第三节 辊压空气阴极在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长期运行性能第146-151页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性能第147-149页
     ·交流阻抗分析第149-150页
     ·催化层表面生物膜的光学照片第150-151页
 第四节 辊压空气阴极的再生性研究第151-155页
     ·辊压空气阴极的再生方法及性能恢复效果第151-154页
     ·辊压空气阴极截面的荧光扫描第154-155页
 第五节 新型辊压空气阴极的经济优势第155-156页
 第六节 本章小结第156-158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58-161页
参考文献第161-175页
致谢第175-176页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76-177页

论文共1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芬顿阴极材料的制备与转盘工艺的研究
下一篇:有机(g-C3N4)-无机(BiOI)半导体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模拟太阳光下降解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