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构建城乡统一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引言 | 第8-13页 |
·研究意义 | 第8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8-11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评价 | 第10-11页 |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12-13页 |
2 统一城乡养老保险理论依据 | 第13-18页 |
·养老保险制度概念 | 第13-16页 |
·养老保险概念 | 第13页 |
·养老保险筹资方式 | 第13-14页 |
·现收现付制养老金方式 | 第13-14页 |
·基金积累制养老金方式 | 第14页 |
·养老保险受益方式 | 第14页 |
·待遇确定型养老保险方式 | 第14页 |
·缴费确定型养老保险方式 | 第14页 |
·养老保险制度基本模式 | 第14-16页 |
·现收现付制待遇确定型养老金制度 | 第15页 |
·现收现付制缴费确定型养老金制度 | 第15页 |
·基金积累制待遇确定型养老金制度 | 第15页 |
·基金积累制缴费确定型养老金制度 | 第15-16页 |
·理论依据 | 第16-18页 |
·公平理论 | 第16页 |
·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 | 第16-18页 |
3 北京市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及问题 | 第18-26页 |
·北京市养老保险制度现状 | 第18-21页 |
·逐步完善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 第18-20页 |
·率先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 第20页 |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衔接制度 | 第20-21页 |
·社会保险补贴政策 | 第21页 |
·北京市养老保险制度所面临的问题 | 第21-23页 |
·两种养老保险制度存在权利与义务不对等 | 第21-22页 |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统筹层次低且缺少激励 | 第22页 |
·养老保险衔接制度存有不足 | 第22页 |
·个人社会保险补贴标准过高而覆盖程度较低 | 第22-23页 |
·个人社会保险补贴标准过高 | 第22-23页 |
·社保保险补贴覆盖程度较低 | 第23页 |
·北京市养老保险制度所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23-26页 |
·城乡户籍制度的分割 | 第23-24页 |
·就业政策的影响 | 第24页 |
·养老保险制度自身的不足 | 第24-26页 |
4. 北京市统一养老保险制度可行性与措施 | 第26-39页 |
·构建北京市统一养老保险的可行性 | 第26-27页 |
·人员基础的可行性 | 第26页 |
·强大的宏观经济基础 | 第26-27页 |
·农民自身收入大幅度增加 | 第27页 |
·构建北京市统一养老保险制度的解决措施 | 第27-36页 |
·北京市统一养老保险制度的标准 | 第27-29页 |
·充足性标准 | 第27-28页 |
·可负担性标准 | 第28页 |
·可持续性标准 | 第28页 |
·稳健性标准 | 第28页 |
·附属标准 | 第28-29页 |
·北京市统一养老保险制度的参数改革 | 第29-32页 |
·缴费结构参数改革 | 第29-30页 |
·受益结构参数改革 | 第30-31页 |
·受益资格改革 | 第31-32页 |
·参数改革初步测算 | 第32-36页 |
·缴费参数的测算 | 第32-33页 |
·农村居民养老保险支出水平的测算 | 第33-34页 |
·社会保险补贴的测算 | 第34页 |
·享受待遇资格的测算 | 第34-36页 |
·小结 | 第36页 |
·北京市养老保险制度参数改革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 第36-39页 |
·财政负担因素 | 第36-37页 |
·人员意识因素 | 第37页 |
·制度本身因素 | 第37-39页 |
5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