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1 引言 | 第10-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关键科学问题及创新点 | 第17页 |
·工作量 | 第17-19页 |
2 U1312 站位背景介绍 | 第19-24页 |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9-20页 |
·区域水文背景 | 第20-24页 |
·U1312 站位水平环流 | 第21页 |
·U1312 站位垂直环流 | 第21-22页 |
·区域表层水温盐性质 | 第22-24页 |
3 样品与研究方法 | 第24-36页 |
·样品 | 第24-27页 |
·技术路线 | 第27-29页 |
·技术方法 | 第29-36页 |
·氧、碳同位素的测定 | 第29-30页 |
·碳酸钙含量测定 | 第30-31页 |
·冰筏碎屑(IRD)计数 | 第31-32页 |
·有孔虫的统计和鉴定 | 第32-34页 |
·热释光强度测定 | 第34-36页 |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6-60页 |
·主要环境指标随岩芯深度的变化特征 | 第36-47页 |
·氧碳同位素 | 第36-37页 |
·生物指标 | 第37-40页 |
·冰筏碎屑 | 第40-44页 |
·CaCO3重量百分比 | 第44-46页 |
·热释光强度 | 第46-47页 |
·年代框架建立 | 第47-53页 |
·氧同位素曲线形态 | 第47页 |
·年龄控制点的选择 | 第47-52页 |
·单频谱验证氧同位素地层划分的可靠性 | 第52-53页 |
·沉积速率 | 第53-55页 |
·物源分析 | 第55-60页 |
5 研究区晚上新世以来气候演化讨论 | 第60-108页 |
·U1312B 钻孔替代性指标对轨道驱动的响应 | 第60-67页 |
·米兰科维奇轨道参数 | 第60-61页 |
·替代性指标对轨道驱动的响应 | 第61-67页 |
·U1312B 钻孔替代性指标变化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 | 第67-80页 |
·氧碳同位素与生物指标的环境指示意义 | 第67-70页 |
·氧碳同位素与非生物指标的环境指示意义 | 第70-77页 |
·热释光强度变化问题 | 第77-80页 |
·研究区晚上新世以来环境演变过程 | 第80-106页 |
·北极冰盖形成前后 | 第80-92页 |
·U1312B 站位替代性指标对中更新世转型期前后的响应 | 第92-94页 |
·中更新世转型期开始及之后的气候变化 | 第94-104页 |
·重大事件概述 | 第104-106页 |
·研究区晚上新世以来气候演化模式 | 第106-10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08-110页 |
·结论 | 第108页 |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 第108-110页 |
致谢 | 第110-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25页 |
附录Ⅰ | 第125-126页 |
附录Ⅱ | 第126-1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