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Co3O4基催化剂低温催化CO氧化的化学反应过程及其性能的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2-50页
   ·研究背景第12-13页
   ·负载贵金属催化剂体系第13-22页
     ·负载Pt/Pd催化剂与CO氧化第13-14页
     ·纳米金催化剂与CO催化氧化第14-16页
     ·合金催化剂体系与CO催化氧化第16-18页
     ·基于密度泛函数(DFT)的CO催化氧化的研究第18-19页
     ·反向催化剂体系与CO催化氧化第19-22页
   ·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体系第22-24页
     ·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体系第23-24页
   ·Co_3O_4基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的研究第24-33页
     ·Co_3O_4的结构第24-25页
     ·Co_3O_4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第25-26页
     ·形貌对Co_3O_4催化性能的影响第26-28页
     ·形貌对Co_3O_4反应活性影响的原因第28-29页
     ·不同的预处理条件对CO在Co_3O_4催剂表面上的反应研究第29-30页
     ·水分对CO在Co_3O_4表面上催化反应的影响第30-32页
     ·Co_3O_4基催化剂上CO氧化的反应机理第32-33页
   ·掺杂物种的结构与性质第33-35页
     ·氧化铋的结构与性能第33-34页
     ·氧化铟的结构与性能第34-35页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50页
第2章 实验部分第50-57页
   ·实验原料及仪器第50-51页
   ·催化剂的制备第51-52页
   ·催化剂的表征第52-55页
     ·BET比表面积第52页
     ·X射线晶体衍射(XRD:X-Ray Diffraction)第52页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52页
     ·拉曼光谱(Raman)第52页
     ·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第52页
     ·氧气程序升温脱附(O_2-TPD)第52-53页
     ·原位漫反射CO吸附(In-situ DRIFTS for CO and O_2 adsorption)第53页
     ·动力学数据的测定第53页
     ·X射线吸收能谱(X-ray Absorption Spectroscopy:XAS)第53页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oscopy)第53-54页
     ·XPS价带谱(The Valence band photoemission spectra)第54页
     ·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 Paramagnanetic Resonance,EPR)第54页
     ·氧同位素实验(~(18)O_2 Isotopic Experiment)第54页
     ·DFT计算第54-55页
   ·催化剂的评价第55-56页
     ·催化剂预处理第55页
     ·催化剂活性的评价第55页
     ·催化剂稳定性的评价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7页
第3章 Bi_2O_3对Co_3O_4催化剂上CO氧化性能的影响第57-77页
   ·前言第57页
   ·催化剂的制备第57页
   ·催化剂的评价第57页
   ·催化剂的表征第57-58页
   ·实验结果第58-72页
     ·不同掺杂含量的Bi_2O_3对Co_3O_4催化性能的影响第58-61页
     ·CO浓度以及预吸附对20wt.% Bi_2O_3-Co_3O_4反应性能的影响第61-62页
     ·O_2浓度以及预吸附对20wt.% Bi_2O_3-Co_3O_4反应性能的影响第62-63页
     ·CO_2浓度以及预吸附对20wt.% Bi_2O_3-Co_3O_4反应性能的影响第63-64页
     ·Bi_2O_3的掺杂对Co_3O_4的结构的影响第64-65页
     ·Bi_2O_3的掺杂对Co_3O_4的结构缺陷的影响第65-66页
     ·Bi_2O_3的掺杂对Co_3O_4的氧化还原性能的影响:H_2-TPR第66-67页
     ·低温CO-TPR第67-68页
     ·低温O_2-TPD第68-69页
     ·Bi_2O_3对Co_3O_4的电子结构的影响第69-70页
     ·电子顺磁共振(EPR)第70-71页
     ·CO催化氧化的反应活化能和反应级数第71-72页
   ·论论第72-73页
   ·结论第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第4章 In_2O_3-Co_3O_4超低温催化CO氧化:同时调节CO吸附和O_2活化第77-111页
   ·前言第77-78页
   ·催化剂的制备第78页
   ·催化剂的评价第78页
   ·催化剂的表征第78页
   ·实验结果第78-80页
     ·In_2O_3-Co_3O_4催化剂催化氧化CO的反应性能第78-80页
   ·表征结果第80-102页
     ·In_2O_3的掺杂对In_2O_3-Co_3O_4催化剂晶相的影响第80-82页
     ·In_2O_3的掺杂对Co_3O_4的Raman振动形式的影响第82-83页
     ·In_2O_3的掺杂对Co_3O_4表面上O_2吸脱附性能的影响(O_2-TPD)第83-84页
     ·In_2O_3的掺杂对Co_3O_4表面上氧空穴形成能的影响第84-85页
     ·In_2O_3的掺杂对Co_3O_4表面上CO吸附强度的影响第85-87页
     ·In_2O_3的掺杂对Co_3O_4的氧化还原性能的影响第87-89页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oscopy)第89-90页
     ·X射线近边吸收能谱(X-ray Absorption Near Edge Spectroscopy:XANES)第90-92页
     ·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tended 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EXAFS)第92-94页
     ·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第94-96页
     ·d带电子结构信息(XPS Valence band spectra of Co 3d)第96-97页
     ·In_2O_3的掺杂对Co_3O_4表面的碳酸盐物种积累的影响第97-101页
     ·动力学数据第101-102页
   ·讨论第102-104页
   ·结论第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11页
第5章 通过表面氧空穴稳定的金催化剂的制备及CO催化氧化性能第111-132页
   ·前言第111-112页
   ·实验部分第112页
     ·催化剂的制备第112页
   ·催化剂的评价第112页
   ·催化剂的表征第112-113页
   ·结果与讨论第113-126页
     ·Au/Co_3O_4和Co_3O_4样品催化CO氧化的催化性能第113-116页
     ·Au/Co_3O_4和Co_3O_4样品的晶体结构第116-117页
     ·Au/Co_3O_4和Co_3O_4样品的N_2吸脱附曲线第117-118页
     ·Au/Co_3O_4和Co_3O_4样品的Raman光谱第118页
     ·Au_(1.3)/Co_3O_4和Co_3O_4样品的电镜图第118-120页
     ·Au_(1.3)/Co_3O_4的样品的电子结构第120-122页
     ·Au/Co_3O_4和Co_3O_4样品的低温氧化还原性能第122-124页
     ·CO反应的动力学数据第124-125页
     ·可能的反应机理第125-126页
   ·结论第126页
   ·参考文献第126-132页
第6章 全文总结第132-134页
致谢第134-135页
博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35-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叔膦或叔胺催化的活化烯烃的环加成反应以及酮亚胺的不对称aza-Morita-Baylis-Hillman反应的研究
下一篇:石墨烯及其氧化物的表面结构和性质的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