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47页 |
·“点击”化学概述 | 第10-12页 |
·“一锅”法 CuAAC 反应 | 第12-18页 |
·以卤代物为起点的“一锅”法 | 第13-14页 |
·以苯硼酸为起点的“一锅”法 | 第14页 |
·以氨基化合物为起点的“一锅”法 | 第14-16页 |
·以重氮盐为起点的“一锅”法 | 第16-17页 |
·以环氧化合物为起点的“一锅”法 | 第17页 |
·以苯炔中间体为起点的“一锅”法 | 第17-18页 |
·微波加热辅助 CuAAC 反应 | 第18-32页 |
·微波加热辅助 CuAAC 反应合成有机小分子化合物 | 第19-25页 |
·微波加热辅助 CuAAC 反应合成糖基生物活性大分子 | 第25-29页 |
·微波加热辅助 CuAAC 反应合成肽类生物活性大分子 | 第29-32页 |
·异相 CuAAC 催化剂 | 第32-45页 |
·有机聚合物固相载体 | 第34-38页 |
·无机固相载体 | 第38-40页 |
·碳基质固相载体 | 第40页 |
·其它固相载体 | 第40-45页 |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及内容 | 第45-47页 |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 | 第45-46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46-47页 |
第2章 基于磁性纳米粒子的异相 Cu(I)催化剂在 CuAAC 反应中的应用研究 | 第47-62页 |
·引言 | 第47-49页 |
·实验部分 | 第49-51页 |
·主要实验溶剂和试剂(见附录一) | 第49页 |
·实验仪器及测试条件(见附录二) | 第49页 |
·基于 MNPs 的异相 Cu(I)催化剂制备 | 第49-50页 |
·MNPs-Cu(I)催化剂 1 催化微波加热辅助 CuAAC 反应 | 第50-5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1-60页 |
·基于 MNPs 的异相 Cu(I)催化剂 1 和 2 的制备 | 第51页 |
·基于 MNPs 的异相 Cu(I)催化剂 1 和 2 的表征 | 第51-54页 |
·微波加热辅助 CuAAC 反应 | 第54-60页 |
·本章总结 | 第60-62页 |
第3章 基于海蛎壳废弃物的异相 Cu(I)催化剂在 CuAAC 反应中的应用研究 | 第62-76页 |
·引言 | 第62-63页 |
·实验部分 | 第63-65页 |
·主要实验溶剂和试剂(见附录一) | 第63页 |
·主要实验仪器(见附录二) | 第63页 |
·基于 OSPs 和 CaCO3的异相 Cu(I)催化剂的制备 | 第63-64页 |
·微波加热辅助 CuAAC 反应 | 第64-6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5-75页 |
·OSPs-CuBr 和 CaCO3-CuBr 催化剂的制备 | 第65页 |
·OSPs-CuBr 和 CaCO3-CuBr 催化剂的表征 | 第65-68页 |
·微波加热辅助 CuAAC 反应 | 第68-75页 |
·本章总结 | 第75-76页 |
第4章 温敏性 Cu(I)催化剂在 CuAAC 反应中的应用研究 | 第76-89页 |
·引言 | 第76-77页 |
·实验部分 | 第77-79页 |
·主要实验溶剂和试剂(见附录一) | 第77页 |
·主要实验仪器(见附录二) | 第77页 |
·基于三乙撑四胺温敏性 Cu(I)催化剂制备 | 第77-78页 |
·微波加热辅助 CuAAC 反应 | 第78-7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9-88页 |
·长链烷基改性的三乙撑四胺分子的合成催化剂的制备 | 第79-80页 |
·长链烷基改性的三乙撑四胺分子的合成催化剂的表征 | 第80-83页 |
·微波加热辅助 CuAAC 反应 | 第83-88页 |
·本章总结 | 第88-89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9-91页 |
·全文总结 | 第89-90页 |
·工作展望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
附录一 主要实验溶剂和试剂 | 第108-110页 |
附录二 主要实验仪器 | 第110-111页 |
附录三 产物 FT-IR 和1H-NMR 谱图 | 第111-127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