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7页 |
| ·引言 | 第12-13页 |
| ·液泛过程简介 | 第13-14页 |
| ·液泛起始点计算关系 | 第14-17页 |
| ·两相流动模型研究 | 第17-19页 |
| ·液泛问题研究的发展状况 | 第19-25页 |
| ·窄通道液泛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25页 |
| ·本文研究的方法和主要内容 | 第25-27页 |
| 第2章 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 第27-37页 |
| ·实验系统 | 第27-33页 |
| ·实验装置 | 第28-31页 |
| ·测量与数据采集系统 | 第31-33页 |
| ·误差分析 | 第33-35页 |
| ·液体流量误差分析 | 第33-34页 |
| ·气体流量误差分析 | 第34-35页 |
| ·实验方法及内容 | 第35-36页 |
| ·实验方法 | 第35页 |
| ·实验内容 | 第35-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3章 液泛机理及气液两相流动数值计算研究 | 第37-54页 |
| ·液泛机理研究 | 第37-46页 |
| ·波动机理 | 第37-42页 |
| ·携带水滴机理 | 第42页 |
| ·液膜流动机理 | 第42-46页 |
| ·两相流动数值计算 | 第46-52页 |
| ·物理模型 | 第46-49页 |
| ·基本方程组 | 第49页 |
| ·边界条件 | 第49-51页 |
| ·波动表面边界条件 | 第51-52页 |
| ·液泛发生时流道压差突变及流动不稳定性 | 第52-53页 |
| ·液泛起始点研究 | 第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4章 入口条件对竖直窄矩形流道液泛的影响 | 第54-83页 |
| ·不同气体入口条件下实验现象及流动特性 | 第54-61页 |
| ·平切口条件下实验现象及压差特性 | 第54-57页 |
| ·斜切形入口条件下流道压差特性 | 第57-59页 |
| ·喇叭形入口条件下流道压差特性 | 第59-61页 |
| ·液泛过程中实验段压差与流型变化研究 | 第61-63页 |
| ·气体入口条件对液泛起始点的影响 | 第63-66页 |
| ·窄矩形流道液泛与传统流道液泛对比 | 第66-68页 |
| ·气体入口条件对完全携带点及流向反转点的影响 | 第68-70页 |
| ·实验方法 | 第68-69页 |
| ·实验结果 | 第69-70页 |
| ·气体入口条件对液泛消失点的影响 | 第70-81页 |
| ·实验方法 | 第70-71页 |
| ·实验结果 | 第71-75页 |
| ·实验段水流量与气体流量关系 | 第75-78页 |
| ·无液泛滞后现象量增加及减少气体流量实验段压差特性 | 第78-79页 |
| ·液泛消失滞后的原因 | 第79-81页 |
|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 第5章 流道长度对竖直窄矩形流道液泛的影响 | 第83-93页 |
| ·不同流道长度实验现象及压差特性 | 第83-86页 |
| ·不同实验段长度条件下实验现象 | 第83-85页 |
| ·不同实验段长度条件下压差特性对比 | 第85-86页 |
| ·流道长度对液泛起始点的影响 | 第86-89页 |
| ·流道长度为 1000mm 液泛起始点 | 第86-87页 |
| ·流道长度为 500mm 液泛起始点 | 第87-88页 |
| ·不同流道长度液泛起始点的比较 | 第88-89页 |
| ·流道长度对液泛消失点的影响 | 第89-91页 |
| ·实验方法 | 第89页 |
| ·实验结果 | 第89-91页 |
|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 第6章 流道间隙对竖直窄矩形流道液泛的影响 | 第93-106页 |
| ·实验现象及压差变化分析 | 第93-101页 |
| ·不同流道间隙实验现象及压差特性研究 | 第93-98页 |
| ·压差特性研究 | 第98-101页 |
| ·流道间隙对窄矩形流道液泛起始点的影响 | 第101-103页 |
| ·流道长度对完全携带点、流向反转点的影响 | 第103-104页 |
| ·流道间隙对液泛消失点的影响 | 第104页 |
| ·水封实验现象研究 | 第104-10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 结论 | 第106-10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8-117页 |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17-118页 |
| 致谢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