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绪论 | 第9-15页 |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 二、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0-13页 |
| 三、本文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3-14页 |
| 四、本文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 第一章 粮食统购统销制度的思想渊源和制度借鉴 | 第15-20页 |
| ·粮食统购统销制度的思想渊源 | 第15-17页 |
|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计划经济理论的思想 | 第15页 |
| ·列宁、斯大林对计划经济理论的实践和发展 | 第15-17页 |
| ·粮食购销制度的经验借鉴 | 第17-20页 |
| ·苏俄余粮征集制和斯大林时期的粮食收购制度 | 第17-18页 |
| ·陈云对统购统销政策的探索 | 第18-19页 |
| ·相关粮食购销制度的特点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1953 年春夏粮食危机与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出台 | 第20-30页 |
| ·1953 年春夏的粮食形势和危机的实质 | 第20-23页 |
| ·1953 年春夏的粮食形势 | 第20-21页 |
| ·1953 年春夏粮食危机的实质 | 第21-23页 |
| ·1953 年春夏粮食购少销多的原因 | 第23-25页 |
| ·高层决策与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出台 | 第25-26页 |
| ·高层决策 | 第25页 |
| ·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基本内容 | 第25-26页 |
| ·1953 年粮食危机与粮食统购统销制度之间的几个问题 | 第26-30页 |
| ·1953 年粮食购销危机为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出台提供了契机 | 第26-27页 |
| ·“是否还有别的办法?” | 第27-28页 |
| ·陈云何以把粮食统购统销政策作为“长远的大计” | 第28-30页 |
| 第三章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与粮食统购统销 | 第30-37页 |
| ·马克思主义者视野中的农民和小农经济 | 第30-32页 |
|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对农民和小农经济的认识 | 第30-31页 |
| ·毛泽东对农民和小农经济的认识 | 第31-32页 |
|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与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联系 | 第32-34页 |
|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解读 | 第32-33页 |
| ·过渡时期总路线对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引领 | 第33-34页 |
| ·粮食统购统销制度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推动 | 第34-37页 |
| ·征收农民绝大部分余粮,抑制农民“自发势力”的物质条件 | 第35页 |
| ·全面控制粮食市场,隔断农民同自由市场联系的纽带 | 第35-37页 |
| 第四章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与粮食统购统销制度 | 第37-45页 |
| ·中共中央关于工业化的思路和优先发展重工业指导方针的确立 | 第37-40页 |
| ·中共中央对工业化的追求和初期发展思路 | 第37-38页 |
| ·工业化初期的内外部政治经济环境 | 第38页 |
| ·优先发展重工业指导方针的最终确立 | 第38-40页 |
| ·以工业化战略为核心的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展开与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联系 | 第40-43页 |
| ·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展开与面临的问题 | 第40-41页 |
| ·支持工业化建设的内部驱动与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出台 | 第41-43页 |
| ·粮食统购统销制度对工业化建设的重要贡献 | 第43-45页 |
| ·为重工业建设提供了稳定的经济环境 | 第43-44页 |
| ·粮食统购统销政策为工业化建设积累了大量原始资金 | 第44-45页 |
| 第五章 粮食统购统销制度的影响和历史借鉴 | 第45-52页 |
| ·粮食统购统销制度的积极作用和影响 | 第45-47页 |
| ·粮食统购统销制度的消极影响 | 第47-50页 |
| ·粮食统购统销制度的经验启示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