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颗粒物质研究进展) | 第11-25页 |
| ·颗粒物质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 ·颗粒物质的静态特性 | 第13-18页 |
| ·颗粒堆积密度 | 第14页 |
| ·粮仓效应 | 第14-16页 |
| ·力的分布和力链 | 第16-17页 |
| ·沙丘休止角和自组织临界 | 第17-18页 |
| ·颗粒物质的流动特性 | 第18-21页 |
| ·堵塞 | 第18-19页 |
| ·稀疏流至密集流的转变 | 第19-20页 |
| ·密度波 | 第20页 |
| ·激波 | 第20-21页 |
| ·颗粒物质研究的数学物理模型 | 第21-23页 |
| ·离散元模型 | 第21-22页 |
| ·元胞自动机模型 | 第22-23页 |
| ·颗粒动理论模型 | 第23页 |
| ·本文研究工作 | 第23-25页 |
| 第2章 具有拐弯的槽道颗粒流相变和双稳现象的实验研究 | 第25-35页 |
| ·颗粒稀疏流-密集流转变的研究概况 | 第25-27页 |
| ·实验装置 | 第27-29页 |
| ·具有拐弯的槽道颗粒流实验现象 | 第29-31页 |
| ·实验的双稳现象 | 第29-30页 |
| ·出口流量随流道宽度的变化 | 第30-31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31-34页 |
| ·对双稳现象原因的推测 | 第31-32页 |
| ·对密集流流量非线性变化的分析 | 第32-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3章 具有拐弯的槽道颗粒流相变和双稳现象的离散元模拟 | 第35-46页 |
| ·离散元研究方法简介 | 第35-36页 |
| ·颗粒受力模型及参数选取 | 第36-38页 |
| ·改变初始条件的拐弯槽道颗粒流模拟 | 第38-40页 |
| ·模拟中的稀疏流和密集流现象 | 第39页 |
| ·模拟颗粒出口流量随流道宽度的变化 | 第39-40页 |
| ·两瓶颈分开模拟的结果和双稳现象的解释 | 第40-45页 |
| ·模拟得到的两个瓶颈处的稀疏流临界流量和密集流流量 | 第41-43页 |
| ·对双稳现象的进一步解释 | 第43-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四章 双通道斜槽上颗粒汇流的相变、相图实验和模拟 | 第46-66页 |
| ·交通流回流问题研究简介 | 第46-47页 |
| ·实验装置 | 第47-48页 |
| ·双通道斜槽颗粒汇流实验现象和结果 | 第48-63页 |
| ·颗粒汇流得到的各个相的实验现象 | 第49-58页 |
| ·颗粒汇流的在不同流道宽度下的相图 | 第58-62页 |
| ·对于LS相和SL相区域弯曲的定性解释 | 第62页 |
| ·激波-激波点随流道宽度改变的位置变化 | 第62-63页 |
| ·离散元模拟结果 | 第63-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第五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 | 第66-68页 |
| ·本文工作总结 | 第66-67页 |
| ·工作展望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