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2-13页 |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3页 |
| ·课题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4页 |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 第二章 交互体验设计的基本理论概括 | 第17-29页 |
| ·交互体验设计的基本概念 | 第17-18页 |
| ·交互体验设计发展简史 | 第18-20页 |
| ·交互体验设计的方法 | 第20-26页 |
| ·以人为本的设计 | 第20-21页 |
| ·以活动为中心的设计 | 第21-22页 |
| ·系统设计方法 | 第22-24页 |
| ·前瞻性的设计 | 第24-26页 |
| ·交互体验设计的表现形式 | 第26-29页 |
| ·参与型人机交互 | 第26页 |
| ·接受型人机交互 | 第26-29页 |
| 第三章 用户交互体验在商业展示中的运用分析 | 第29-39页 |
| ·传统商业展示模式 | 第29页 |
| ·传统展示中存在的局限性 | 第29-30页 |
| ·有效商品信息传播的缺失 | 第29-30页 |
| ·消费者互动体验的缺失 | 第30页 |
| ·互动性理论的缺失 | 第30页 |
| ·交互体验在商业展示中运用方式 | 第30-33页 |
| ·人机交互体验 | 第31页 |
| ·多媒体虚拟技术 | 第31-33页 |
| ·在商业展示中运用交互体验的优点 | 第33-35页 |
| ·提高观看效率 | 第34页 |
| ·丰富展示手段 | 第34页 |
| ·给观众带来新的审美体验 | 第34-35页 |
| ·促使展示手段与时俱进 | 第35页 |
| ·交互体验的运用对展示设计的影响 | 第35-39页 |
| ·改变传统展示设计的表达方式 | 第35-37页 |
| ·展示载体由物质向非物质的转变 | 第37页 |
| ·对时空界限的从新定义 | 第37-39页 |
| 第四章 用户体验中的互动性设计在商业展示中的运用 | 第39-57页 |
| ·商业展示与互动性设计的关系 | 第39页 |
| ·互动性设计的构成要素 | 第39-42页 |
| ·消费者 | 第39-41页 |
| ·商品 | 第41页 |
| ·空间环境 | 第41-42页 |
| ·商品的互动性设计 | 第42-47页 |
| ·品牌形象的塑造 | 第42-44页 |
| ·互动性理论与品牌 | 第44页 |
| ·商品陈列的方式 | 第44-45页 |
| ·商品陈列的方法 | 第45-47页 |
| ·展示空间的互动性设计 | 第47-51页 |
| ·虚拟空间的运用 | 第47-48页 |
| ·围与透的运用 | 第48页 |
| ·空间的节奏与韵律 | 第48-49页 |
| ·空间的层次与变化 | 第49页 |
| ·展示环境的艺术氛围 | 第49-51页 |
| ·面向消费者的互动性设计思考 | 第51-57页 |
| ·商业气息与购买欲望 | 第51-52页 |
| ·广告宣传与心理效应 | 第52-53页 |
| ·商品售后服务的情感投入 | 第53-55页 |
| ·商品售后的信息反馈 | 第55-57页 |
| 第五章 KMADS汽车驾驶模拟器在汽车展示中的运用 | 第57-65页 |
| ·汽车驾驶模拟器的应用及前景 | 第57页 |
| ·汽车驾驶模拟器的工作原理 | 第57-58页 |
| ·汽车驾驶模拟器的分类 | 第58-61页 |
| ·单屏主动式 | 第59页 |
| ·三屏主动式 | 第59-60页 |
| ·液压伺服体感式 | 第60-61页 |
| ·汽车驾驶模拟器在汽车展示中的具体应用 | 第61-65页 |
| ·展示空间的改变 | 第61-63页 |
| ·互动方式的改变 | 第63-65页 |
|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 | 第65-67页 |
| ·结语 | 第65-66页 |
| ·展望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69页 |
| 附录A 插图索引 | 第69-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