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亚乙烯酯和氟代碳酸乙烯酯的合成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7页 |
| §1.1 引言 | 第9页 |
| §1.2 碳酸亚乙烯酯和氟代碳酸乙烯酯简介 | 第9-11页 |
| ·碳酸亚乙烯酯简介 | 第9-10页 |
| ·氟代碳酸乙烯酯简介 | 第10-11页 |
| §1.3 碳酸亚乙烯酯的合成方法 | 第11-13页 |
| ·方法一:碳酸乙烯酯经氯气氯化成一氯碳酸乙烯酯 | 第11-12页 |
| ·方法二:碳酸乙烯酯经氯气氯化成二氯碳酸乙烯酯 | 第12页 |
| ·方法三:以磺酰氯为氯化试剂 | 第12-13页 |
| ·方法四:直接催化脱氢 | 第13页 |
| ·碳酸亚乙烯酯合成路线的设计思路 | 第13页 |
| §1.4 氟代碳酸乙烯酯的合成 | 第13-15页 |
| ·方法一:直接氟气反应法 | 第14页 |
| ·方法二:卤素交换反应法 | 第14-15页 |
| ·方法三:电化学氟化法 | 第15页 |
| ·氟代碳酸乙烯酯合成路线的设计思路 | 第15页 |
| §1.5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5-17页 |
|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实验仪器及方法 | 第17-21页 |
| §2.1 化学原料及试剂 | 第17-18页 |
| §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18-19页 |
| §2.3 分析方法简介 | 第19-21页 |
| ·定性与结构分析方法 | 第19页 |
| ·定量分析方法 | 第19-21页 |
| 第三章 碳酸亚乙烯酯合成 | 第21-37页 |
| §3.1 一氯碳酸乙烯酯合成 | 第21-29页 |
| ·反应机理 | 第21-22页 |
| ·实验研究与结果讨论 | 第22-28页 |
| ·小结 | 第28-29页 |
| §3.2 碳酸亚乙烯酯合成 | 第29-37页 |
| ·反应机理 | 第29-30页 |
| ·实验研究与结果讨论 | 第30-35页 |
| ·小结 | 第35-37页 |
| 第四章 氟代碳酸乙烯酯合成 | 第37-45页 |
| §4.1 反应机理 | 第37-38页 |
| §4.2 实验研究与结果讨论 | 第38-45页 |
| ·实验步骤 | 第38-39页 |
| ·结果讨论 | 第39-43页 |
| ·小结 | 第43-45页 |
| 第五章 结构表征与分析 | 第45-51页 |
| §5.1 一氯碳酸乙烯酯的表征与分析 | 第45-47页 |
| ·一氯碳酸乙烯酯的核磁与分析 | 第45-46页 |
| ·一氯碳酸乙烯酯的红外表征与分析 | 第46-47页 |
| §5.2 碳酸亚乙烯酯的表征与分析 | 第47-49页 |
| ·碳酸亚乙烯酯的核磁表征与分析 | 第47-48页 |
| ·碳酸亚乙烯酯的红外表征与分析 | 第48-49页 |
| §5.3 氟代碳酸乙烯酯的表征与分析 | 第49-51页 |
| ·氟代碳酸乙烯酯的核磁表征与分析 | 第49-50页 |
| ·氟代碳酸乙烯酯的红外表征与分析 | 第50-51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57-59页 |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