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坳陷中段陆相层系地下水与天然气分布特征
| 致谢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12页 |
| 1 绪论 | 第12-20页 |
| ·论文选题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 ·流体运移输导体系 | 第14-15页 |
| ·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成藏—保存 | 第15-17页 |
| ·流体动力学与油气运聚成藏 | 第17-18页 |
|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9-20页 |
| 2 地质背景 | 第20-29页 |
| ·构造演化 | 第20-21页 |
| ·地层 | 第21-23页 |
| ·构造断裂特征 | 第23-26页 |
| ·构造特征 | 第23-25页 |
| ·断裂特征 | 第25-26页 |
| ·天然气地质特征 | 第26-29页 |
| ·烃源岩 | 第26-27页 |
| ·储层 | 第27页 |
| ·盖层 | 第27页 |
| ·含气系统 | 第27-29页 |
| 3 流体输导体系与天然气运聚 | 第29-39页 |
| ·输导体系与天然气运聚 | 第29-39页 |
| ·断裂输导系统与天然气运聚 | 第29-35页 |
| ·砂体输导层及裂缝与天然气运聚 | 第35-37页 |
| ·不整合面与沉积界面 | 第37-39页 |
| 4 地下水化学特征与天然气分布 | 第39-68页 |
| ·油气田地下水化学性质及影响因素 | 第39-42页 |
| ·地下水化学性质 | 第39-41页 |
| ·影响油田地下水化学性质的主要因素 | 第41页 |
| ·主要油田水化学组合系数与油气关系 | 第41-42页 |
| ·地层水化学特征 | 第42-58页 |
| ·地层水浓缩过程 | 第42-44页 |
| ·水化学参数与矿化度关系 | 第44-45页 |
| ·地下水化学垂向分布特征 | 第45-48页 |
| ·地层水化学平面分布特征 | 第48-53页 |
| ·诺瓦克系数 | 第53-55页 |
| ·地下水同位素特征 | 第55-58页 |
| ·古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 第58-68页 |
| ·方解石胶结物碳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及流体成因 | 第58-65页 |
| ·流体包裹体特征 | 第65-68页 |
| 5 地下水动力特征与天然气运聚 | 第68-77页 |
| ·现今地层压力特征 | 第69-77页 |
| ·超压特征 | 第69-71页 |
| ·流体势特征 | 第71-73页 |
| ·现今地层超压产生原因 | 第73-77页 |
| 6 重点区块解剖 | 第77-97页 |
| ·新场气田流体特征与气水分布 | 第77-85页 |
| ·新场气田概况 | 第77-78页 |
| ·现今地层水化学特征 | 第78-84页 |
| ·新场气田综合评价 | 第84-85页 |
| ·马井-什邡流体特征与气水分布 | 第85-91页 |
| ·马井-什邡气田概况 | 第85-86页 |
| ·现今地层水化学特征 | 第86-88页 |
| ·现今流体动力特征 | 第88-90页 |
| ·气水分布与综合评价 | 第90-91页 |
| ·洛带地区流体特征与气水分布 | 第91-97页 |
| ·现今地层水化学特征 | 第92-94页 |
| ·现今流体动力特征 | 第94-95页 |
| ·洛带气田综合评价 | 第95-97页 |
| 7 天然气分布与成藏 | 第97-106页 |
| ·天然气特征 | 第97-103页 |
| ·气藏特征 | 第97-98页 |
| ·成藏模式 | 第98-103页 |
| ·有利成藏区预测 | 第103-106页 |
| ·深层须家河组有利区预测 | 第103页 |
| ·中浅层侏罗系有利区预测 | 第103-106页 |
| 8 结论 | 第106-10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8-115页 |
| 作者简介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