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15页 |
一、黑水城文献《刘知远诸宫调》简介 | 第7-8页 |
二、课题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四、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4-15页 |
第一章 《刘知远诸宫调》创作时期及作者考辨 | 第15-36页 |
第一节《刘知远诸宫调》的时代辨析 | 第15-21页 |
第二节《刘知远诸宫调》的时代补正 | 第21-25页 |
第三节《刘知远诸宫调》的作者分析 | 第25-31页 |
第四节《刘知远诸宫调》的西夏印迹 | 第31-36页 |
第二章 《刘知远诸宫调》的宗教文化研究 | 第36-57页 |
第一节 佛教信仰为基础的民间社会 | 第36-38页 |
第二节 儒、释、道三教信仰杂糅融合 | 第38-44页 |
第三节 民间俗信仰和金、西夏本土宗教文化 | 第44-51页 |
第四节《刘知远诸宫调》中宗教文化的意义 | 第51-57页 |
第三章 《刘知远诸宫调》的人物形象 | 第57-75页 |
第一节《汉》、《刘》、《白》中刘知远物形象的不同塑造是历史的必然 | 第57-66页 |
第二节《汉》、《刘》、《白》中的李三娘不同性格的历史必然性 | 第66-73页 |
第三节《刘知远诸宫调》中配角形象的因缘际会 | 第73-75页 |
结语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后记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