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红移Ia型超新星光度与寄主星系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10页 |
第一章 超新星 | 第10-28页 |
·历史 | 第10-11页 |
·什么是超新星? | 第11-14页 |
·分类 | 第11-12页 |
·爆炸机制 | 第12-14页 |
·超新星的光变曲线 | 第14-17页 |
·Ia 型超新星的光变曲线 | 第14-17页 |
·Ib/Ic 型超新星的光变曲线 | 第17页 |
·II 型超新星的光变曲线 | 第17页 |
·超新星的光谱 | 第17-22页 |
·Ia 型超新星的光谱 | 第17-18页 |
·Ib/Ic 型超新星的光谱 | 第18-19页 |
·II–P 型超新星的光谱 | 第19-20页 |
·II–L 型超新星的光谱 | 第20-21页 |
·IIn 型超新星的光谱 | 第21-22页 |
·Ia 型超新星宇宙学 | 第22-28页 |
·Ia 型超新星测距 | 第22-24页 |
·宇宙学模型 | 第24-25页 |
·Ia 型超新星哈勃图 | 第25-28页 |
第二章 Ia 型超新星与寄主星系的相关性 | 第28-32页 |
·为什么要研究 Ia 型超新星寄主星系 | 第28页 |
·Ia 型超新星诞生率 | 第28-30页 |
·Ia 型超新星光度与寄主星系的相关性 | 第30-32页 |
第三章 样本和数据 | 第32-36页 |
·Ia 型超新星样本和数据 | 第32-33页 |
·Ia 型超新星样本 | 第32页 |
·Ia 型超新星数据筛选 | 第32-33页 |
·寄主星系数据 | 第33-36页 |
第四章 主要工作和结果 | 第36-44页 |
·Ia 型超新星拟合参数与寄主星系的相关性 | 第36-38页 |
·寄主星系恒星形成率 | 第36页 |
·寄主星系的光度 | 第36-38页 |
·寄主星系尺度 | 第38页 |
·宇宙学拟合的残差结果与寄主星系的相关性 | 第38-44页 |
·寄主星系恒星形成率 | 第40页 |
·寄主星系的光度 | 第40-42页 |
·寄主星系尺度 | 第42-44页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第44-46页 |
·总结 | 第44-45页 |
·展望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62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62-63页 |
简历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