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24页 |
| ·乳液聚合 | 第10-12页 |
| ·乳液聚合的发展 | 第10页 |
| ·乳液聚合方法与技术 | 第10-11页 |
| ·乳液聚合的应用 | 第11-12页 |
| ·聚醋酸乙烯酯乳液及其应用 | 第12-16页 |
| ·聚醋酸乙烯酯的性能 | 第13页 |
| ·聚醋酸乙烯酯乳液的改性 | 第13-16页 |
| ·不同的乳液保护体系 | 第16-20页 |
| ·保护胶体种类 | 第16-18页 |
| ·二氧化硅/聚乙烯醇保护体系 | 第18页 |
| ·纤维素醚保护体系 | 第18-19页 |
| ·淀粉保护体系 | 第19-20页 |
| ·流变性能 | 第20-22页 |
| ·流变学简介 | 第20-21页 |
| ·聚合物乳液的流变 | 第21页 |
| ·流变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 第21-22页 |
| ·本文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2-24页 |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4-28页 |
|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 ·仪器规格与型号 | 第24-25页 |
| ·合成工艺 | 第25-26页 |
| ·性能测试方法 | 第26-28页 |
| ·固含量 | 第26页 |
| ·乳液稳定性 | 第26页 |
| ·乳液粘度 | 第26页 |
| ·粒径 | 第26页 |
| ·微观状态 | 第26-27页 |
| ·流变性能 | 第27页 |
| ·乳液吸水率 | 第27页 |
| ·压缩剪切强度 | 第27-28页 |
| 3 纳米二氧化硅改性聚醋酸乙烯酯乳液 | 第28-36页 |
| ·SiO_2加入方式的确定 | 第28页 |
| ·SiO_2加入量对乳液稳定性影响 | 第28-29页 |
| ·乳液粘度 | 第29-30页 |
| ·胶膜吸水率 | 第30-31页 |
| ·乳液粒径 | 第31-32页 |
| ·压缩剪切强度 | 第32-34页 |
| ·乳液的微观状态 | 第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 4 纤维素作聚醋酸乙烯酯乳液保护胶体的研究 | 第36-46页 |
| ·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保护胶体的PVAc乳液 | 第36-40页 |
| ·羧甲基纤维素钠加入量对乳液稳定性能的影响 | 第36-37页 |
| ·乳液粘度 | 第37页 |
| ·胶膜吸水率 | 第37-38页 |
| ·压缩剪切强度 | 第38-39页 |
| ·乳液微观状态 | 第39-40页 |
| ·羟乙基纤维素作为保护胶体的PVAc乳液 | 第40-44页 |
| ·羟乙基纤维素加入量对乳液稳定性能的影响 | 第40页 |
| ·粒径及粘度 | 第40-42页 |
| ·胶膜吸水率 | 第42-43页 |
| ·压缩剪切强度 | 第43页 |
| ·乳液微观状态 | 第43-44页 |
| ·PVA、CMC和HEC分别为保护胶体时PVAc乳液性能对比 | 第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 5 淀粉改性聚醋酸乙烯酯乳液合成及性能研究 | 第46-56页 |
| ·蜡质淀粉作为保护胶体的PVAc乳液合成 | 第46-50页 |
| ·蜡质淀粉加入量对乳液稳定性能的影响 | 第46-47页 |
| ·乳液胶膜吸水率 | 第47页 |
| ·乳液粘度 | 第47-48页 |
| ·压缩剪切强度 | 第48-49页 |
| ·乳液微观状态 | 第49-50页 |
| ·碱处理蜡质淀粉改性PVAc乳液 | 第50-54页 |
| ·乳液稳定性 | 第50-51页 |
| ·胶膜吸水率 | 第51-52页 |
| ·乳液粘度 | 第52-53页 |
| ·乳液压缩剪切强度 | 第53页 |
| ·乳液微观状态 | 第53-54页 |
| ·聚乙烯醇、蜡质淀粉和碱改性蜡质淀粉合成乳液性能比较 | 第54-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6 乳液流变性能分析 | 第56-64页 |
| ·二氧化硅杂化乳液流变性能分析 | 第56-57页 |
| ·纤维素醚改性乳液流变性能 | 第57-59页 |
| ·蜡质淀粉改性乳液流变性能分析 | 第59-60页 |
| ·碱改性蜡质淀粉作为保护胶体改性乳液流变性能分析 | 第60-62页 |
| ·不同保护胶体的流变性能 | 第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 结论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 附录 | 第70-7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