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1.文献综述 | 第12-29页 |
| ·TiO_21 | 第12-23页 |
| ·TiO_2的概述 | 第12页 |
| ·TiO_2的结构及催化机理 | 第12-16页 |
| ·TiO_2的制备方法 | 第16-19页 |
| ·TiO_2的改性 | 第19-20页 |
| ·TiO_2的应用 | 第20-21页 |
| ·磁载 TiO_210 | 第21-23页 |
| ·聚苯胺(PANI) | 第23-26页 |
| ·聚苯胺概述 | 第23-25页 |
| ·聚苯胺/无机材料复合材料 | 第25-26页 |
| ·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和创新之处 | 第26-29页 |
|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6-28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8页 |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28-29页 |
| 2. TiO_2的低温水热法制备 | 第29-35页 |
| ·引言 | 第29页 |
|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29-30页 |
| ·制备 TiO_2需要的试剂 | 第29页 |
| ·制备 TiO_2需要的仪器 | 第29-30页 |
| ·实验部分 | 第30-34页 |
| ·验证分析低温水热法制备 TiO_2 | 第30-31页 |
| ·对 T90 和 T170 的 XRD 分析 | 第31页 |
| ·对 T90 和 T170 的 FT-IR 分析 | 第31-32页 |
| ·对 T90 和 T170 的粒度和催化活性分析 | 第32-34页 |
| ·结论 | 第34-35页 |
| 3.复合催化剂 TiO_2/PANI/Fe_3O_4的制备 | 第35-53页 |
| ·引言 | 第35页 |
| ·实验设备和仪器 | 第35-37页 |
| ·制备 TiO_2/PANI/Fe_3O_4需要的试剂 | 第35-36页 |
| ·制备 TiO_2/PANI/Fe_3O_4需要的仪器 | 第36-37页 |
| ·TiO_2/PANI/Fe_3O_4的制备 | 第37-38页 |
| ·纳米 Fe_3O_4的制备 | 第37页 |
| ·PANI/Fe_3O_4高分子磁性微球的制备 | 第37页 |
| ·复合磁载催化剂 TiO_2/PANI/Fe_3O_4的制备 | 第37-38页 |
| ·TiO_2/PANI/Fe_3O_4复合光催化剂的分析 | 第38-41页 |
| ·TiO_2/PANI/Fe_3O_4的催化活性化分析 | 第38-40页 |
| ·TiO_2/PANI/Fe_3O_4的性质表征 | 第40页 |
| ·TiO_2/PANI/Fe_3O_4的磁回收性能与使用寿命评价 | 第40-41页 |
| ·TiO_2/PANI/Fe_3O_4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分析 | 第41-47页 |
| ·以苯酚为模拟污染物测试催化剂的氧化性能 | 第41-43页 |
| ·以 Cr(Ⅵ)为模拟污染物测试催化剂的还原性能 | 第43-44页 |
| ·以染料为模拟污染物测试催化剂对染料的催化降解效率 | 第44-46页 |
| ·粒度的分析 | 第46-47页 |
| ·TiO_2/PANI/Fe_3O_4的表征 | 第47-50页 |
| ·XRD 分析 | 第47-48页 |
| ·TEM 分析 | 第48-49页 |
| ·FT-IR 分析 | 第49页 |
| ·VSM 分析 | 第49-50页 |
| ·磁载催化剂的磁回收性能和使用寿命 | 第50-52页 |
| ·结论 | 第52-53页 |
| 4. TiO_2/PANI 可见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53-66页 |
| ·引言 | 第53页 |
| ·实验仪器和药品 | 第53-54页 |
| ·制备 TiO_2/PANI 需要的试剂 | 第53-54页 |
| ·制备 TiO_2/PANI 需要的仪器 | 第54页 |
| ·实验部分 | 第54-55页 |
| ·TiO_2/PANI 的制备 | 第54-55页 |
| ·TiO_2/PANI 的催化活性分析 | 第55页 |
| ·TiO_2/PANI 的性质表征 | 第55页 |
| ·TiO_2/PANI 的催化活性分析 | 第55-63页 |
| ·TiO_2/PANI 对苯酚的氧化降解 | 第55-59页 |
| ·TiO_2/PANI 对 Cr(Ⅵ)的还原降解 | 第59-61页 |
| ·TiO_2/PANI 对染料亚甲基蓝和罗丹明 B 的降解 | 第61-63页 |
| ·TiO_2/PANI 的粒度分析 | 第63页 |
| ·TiO_2/PANI 的表征 | 第63-65页 |
| ·UV-Vis 分析 | 第63-64页 |
| ·FT-IR 分析 | 第64-65页 |
| ·结论 | 第65-66页 |
| 结论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