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3页 |
第一章 刑事禁止令基础问题概述 | 第13-22页 |
一、禁止令的涵义及特征 | 第13-14页 |
(一)禁止令的涵义 | 第13页 |
(二)禁止令的特征 | 第13-14页 |
二、禁止令的起源和发展 | 第14-16页 |
(一)禁止令的起源 | 第14页 |
(二)禁止令的发展 | 第14-16页 |
三、禁止令的法律性质 | 第16-17页 |
四、禁止令的理论基础 | 第17-22页 |
(一)特殊预防理论 | 第17-18页 |
(二)刑罚个别化原则 | 第18-19页 |
(三)行刑社会化趋势 | 第19-22页 |
第二章 我国刑事禁止令现状与评析 | 第22-33页 |
一、我国刑事禁止令的现状 | 第22-26页 |
(一)我国刑事禁止令的立法现状 | 第22-23页 |
(二)我国刑事禁止令的实践现状 | 第23-26页 |
二、我国刑事禁止令现状评析 | 第26-33页 |
(一)我国刑事禁止令的优点 | 第26-29页 |
(二)我国刑事禁止令存在的缺陷 | 第29-33页 |
第三章 我国刑事禁止令的完善 | 第33-43页 |
一、扩大刑事禁止令的适用范围 | 第33-38页 |
(一)将假释犯纳入禁止令的适用对象 | 第33-35页 |
(二)将犯罪单位纳入禁止令的适用范围 | 第35-37页 |
(三)将未成年犯处遇区别对待制度增添至禁止令的适用中 | 第37-38页 |
二、刑事禁止令执行的完善 | 第38-43页 |
(一)就禁止令的执行出台相应的法律规范 | 第38-39页 |
(二)构建严密的社区监管网络 | 第39-40页 |
(三)健全禁止令执行协调的工作机制 | 第40-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