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类节目主持人语言修辞研究--以张绍刚为例
|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绪论 | 第11-16页 |
| 一、 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三、 研究内容及论文框架 | 第14-15页 |
| 四、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五、 语料来源 | 第15页 |
| 六、 研究的特色及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 第一章 招聘类节目的界定及特点 | 第16-22页 |
| 一、 招聘类节目界定 | 第16页 |
| 二、 招聘类节目的特点 | 第16-22页 |
| (一) 综合性 | 第16-19页 |
| (二) 互动性 | 第19-20页 |
| (三) 观赏性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招聘类节目主持人语境分析 | 第22-32页 |
| 一、 语境特征 | 第22-25页 |
| (一) 层次性 | 第22-23页 |
| (二) 突变性 | 第23-25页 |
| 二、 主持人对语境的把握 | 第25-32页 |
| (一) 以主持人为主导的语境构建 | 第25-26页 |
| (二) 话轮的衔接与转换 | 第26-27页 |
| (三) 现场气氛的营造 | 第27-32页 |
| 第三章 招聘类节目主持人的语用原则 | 第32-44页 |
| 一、 合作原则 | 第32-35页 |
| (一) 倾听 | 第32-33页 |
| (二) 提问 | 第33-34页 |
| (三) 对话 | 第34-35页 |
| 二、 礼貌原则 | 第35-38页 |
| (一) 尊重 | 第36-37页 |
| (二) 谦逊 | 第37页 |
| (三) 激励 | 第37-38页 |
| 三、 主导原则 | 第38-41页 |
| (一) 对话题的引导 | 第38-39页 |
| (二) 对话题的调控 | 第39-40页 |
| (三) 对话题的拓展 | 第40-41页 |
| 四、 规范性原则 | 第41-44页 |
| (一) 主持人应采用规范的语言 | 第41-42页 |
| (二) 主持人对口语的基本加工 | 第42-44页 |
| 第四章 招聘类节目主持人语言组织策略 | 第44-53页 |
| 一、 展开话题的策略 | 第44-48页 |
| (一) 情境创设策略 | 第44-47页 |
| (二) 提问策略 | 第47页 |
| (三) 修辞策略 | 第47-48页 |
| 二、 推进话题的策略 | 第48-50页 |
| (一) 句式的选择 | 第48-50页 |
| (二) 修辞手段的选择 | 第50页 |
| 三、 结束话题的策略 | 第50-53页 |
| (一) 精妙的点评 | 第51页 |
| (二) 启发式的总结 | 第51-53页 |
| 第五章 招聘类节目主持人语言运用特点 | 第53-64页 |
| 一、 专业性 | 第53-56页 |
| (一) 招聘专业语言的运用 | 第53-54页 |
| (二) 主持人专业语言的运用 | 第54-56页 |
| 二、 通俗性 | 第56-59页 |
| (一) 大众化口语运用 | 第56-57页 |
| (二) 积极修辞格的运用 | 第57-59页 |
| (三) 谈话体句式运用 | 第59页 |
| 三、 灵活性 | 第59-64页 |
| (一) 词汇选择的灵活 | 第60页 |
| (二) 句式变化的灵活 | 第60-61页 |
| (三) 修辞格选择的灵活 | 第61-62页 |
| (四) 语言组织的临时发挥 | 第62-64页 |
| 结论 | 第64-65页 |
| 注释 | 第65-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72页 |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