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次 | 第8-11页 |
图清单 | 第11页 |
表清单 | 第11-12页 |
引言 | 第12-19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二、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三、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 第15-18页 |
四、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第一章 政府应急处置食品安全事故的必要性 | 第19-23页 |
一、 食品安全事故的社会危害性 | 第19-21页 |
(一) 危害的公共性 | 第19-20页 |
(二) 后果的灾难性 | 第20页 |
(三) 影响的政治性 | 第20-21页 |
二、 政府应急处置食品安全事故的职责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政府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法律制度分析 | 第23-44页 |
一、 现行应急处置法律法规体系 | 第23-27页 |
(一) 法律层面 | 第23-24页 |
(二) 行政法规层面 | 第24-26页 |
(三) 部门规章层面 | 第26页 |
(四) 地方立法层面 | 第26-27页 |
二、 政府应急处置的主体及其职责 | 第27-30页 |
(一) 卫生行政部门 | 第27-28页 |
(二)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第28-29页 |
(三)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 第29页 |
(四)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 | 第29-30页 |
(五) 地方政府 | 第30页 |
三、 应急处置的程序 | 第30-34页 |
(一) 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 | 第30-31页 |
(二) 事故的风险评估和等级核定 | 第31-32页 |
(三) 事故应急处置措施的实施 | 第32-33页 |
(四) 事故责任的调查 | 第33页 |
(五) 事故信息的管理运行 | 第33-34页 |
四、 应急处置法律制度的实践考察 | 第34-40页 |
(一) 食源性疾病的应急处置 | 第34-36页 |
(二) 食品污染的应急处置 | 第36-39页 |
(三) 成绩与不足 | 第39-40页 |
五、 存在的问题 | 第40-44页 |
(一) 应急处置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 | 第40-41页 |
(二) 机构调整带来的处置主体权责不清 | 第41-42页 |
(三) 应急处置程序有待进一步细化 | 第42-44页 |
第三章 我国台湾地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法律制度借鉴 | 第44-53页 |
一、 事故应急处置法律法规体系 | 第44页 |
二、 以“塑化剂”事件分析台湾事故应急处置机制 | 第44-50页 |
(一) 事件概述 | 第44-45页 |
(二) 事件应急处置 | 第45-50页 |
三、 启示与借鉴 | 第50-53页 |
(一) 职责分工明晰的跨部门协调机制的运行 | 第50-51页 |
(二) 明晰与严谨的事故确认与评定制度 | 第51页 |
(三) 信息制度的透明及时运行 | 第51-52页 |
(四) 事故处置问责制下的奖励制度 | 第52-53页 |
第四章 我国食品安全事故政府应急处置法律制度完善 | 第53-61页 |
一、 事故应急处置相关法律法规完善 | 第53-55页 |
(一) 关于《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二条的修改建议 | 第53页 |
(二) 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行政法规 | 第53-54页 |
(三) 整合现有部门规章厘清权责 | 第54页 |
(四) 加强事故处置地方立法的完善 | 第54-55页 |
二、 事故应急处置相关程序完善 | 第55-57页 |
(一) 按处置时机细化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 第55-56页 |
(二) 细化事故等级评估与核定程序 | 第56-57页 |
(三) 细化事故处置责任调查程序 | 第57页 |
三、 事故应急处置相关机制完善 | 第57-61页 |
(一) 完善应急演练与实践培训机制 | 第57-58页 |
(二) 完善事故问责与奖励机制 | 第58-61页 |
结束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作者简历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