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10页 |
| ·研究背景 | 第7-9页 |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现状 | 第10页 |
|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10-11页 |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短距离通信技术标准的研究 | 第13-27页 |
| ·IEEE 802.15.4 标准 | 第13-19页 |
| ·网络组成 | 第13页 |
| ·网络拓扑结构 | 第13-14页 |
| ·IEEE 802.15.4 标准 MAC 层功能简介 | 第14-19页 |
| ·超帧结构 | 第14-16页 |
| ·数据传输模式 | 第16-17页 |
| ·MAC 层帧结构 | 第17-18页 |
| ·CSMA/CA 机制 | 第18-19页 |
| ·IEEE 802.15.6 标准 | 第19-25页 |
| ·网络拓扑结构 | 第20页 |
| ·参考模型 | 第20-21页 |
| ·MAC 层功能简介 | 第21-24页 |
| ·时基(time base) | 第21页 |
| ·MAC 接入模式(access mode) | 第21-23页 |
| ·IEEE 802.15.6 标准中的接入机制 | 第23页 |
| ·MICS 频带通信 | 第23-24页 |
| ·IEEE 802.15.6 标准与 IEEE 802.15.4 标准的区别 | 第24-25页 |
| ·IEEE 802.15.4j 标准和 IEEE 802.15.4n 标准的制定 | 第25-26页 |
| ·IEEE 802.15.4j 标准的制定 | 第25-26页 |
| ·IEEE 802.15.4n 标准的制定 | 第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基于动态功率控制的中继协议 | 第27-43页 |
| ·研究背景 | 第27-28页 |
| ·延长网络生存期的媒体接入控制协议—ERPC-MAC | 第28-42页 |
| ·ERPC-MAC 协议的动态功率控制算法 | 第28-30页 |
| ·预备知识 | 第28-29页 |
| ·动态的功率控制算法 | 第29-30页 |
| ·ERPC-MAC 协议的中继过程 | 第30-34页 |
| ·中继请求 | 第31页 |
| ·中继响应 | 第31-32页 |
| ·超帧调整 | 第32-34页 |
| ·性能仿真 | 第34-42页 |
| ·仿真模型 | 第34-35页 |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35-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无线体域网中定向 MAC 协议探索性研究 | 第43-57页 |
| ·无线网络中定向 MAC 协议综述 | 第43-49页 |
| ·定向天线类型 | 第43-44页 |
| ·定向天线带来的问题 | 第44-45页 |
| ·采用定向天线的 MAC 协议 | 第45-49页 |
| ·Ad hoc 网络中的定向 MAC 协议 | 第45-48页 |
| ·WPAN 网络中的定向 MAC 协议 | 第48-49页 |
| ·WBAN 网络中的定向 MAC 协议 | 第49页 |
| ·无线体域网定向 MAC 协议研究 | 第49-55页 |
| ·网络与天线模型 | 第50页 |
| ·基于优先级轮询的定向 MAC 协议 | 第50-54页 |
| ·定向天线带来的问题 | 第50-51页 |
| ·超帧设计 | 第51-54页 |
| ·性能分析 | 第54-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7-59页 |
| ·总结 | 第57页 |
| ·未来展望 | 第57-59页 |
| 致谢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