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立法完善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0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7页 | 
| ·文献综述 | 第7-9页 |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9-10页 | 
| 第二章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界定 | 第10-19页 | 
| ·信用卡恶意透支的理论界定 | 第10-12页 | 
| ·信用卡恶意透支犯罪行为的立法沿革 | 第12-13页 | 
|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概念 | 第13-19页 | 
|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定义 | 第13-14页 | 
|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具体表现形式 | 第14-19页 | 
| ·“积少成多型”恶意透支 | 第15页 | 
| ·“骗领信用卡型”恶意透支 | 第15-16页 | 
| ·“循环透支以卡养卡型”恶意透支 | 第16页 | 
| ·“私相授受型”恶意透支 | 第16-17页 | 
| ·“内外勾结型”恶意透支 | 第17页 | 
| ·“转为公司经营活动型”恶意透支 | 第17-19页 | 
| 第三章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立法阙漏 | 第19-28页 | 
|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立法现状 | 第19页 | 
| ·现行立法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19-21页 | 
|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构成要件的立法缺失 | 第21-28页 | 
| ·主体要件的立法缺失 | 第21-22页 | 
| ·持卡人界定不明确 | 第21-22页 | 
| ·缺乏单位犯罪主体 | 第22页 | 
| ·主观要件的立法缺失 | 第22-23页 | 
| ·客观要件的立法缺失 | 第23-28页 | 
| ·超过规定限额或超过规定期限透支 | 第24-25页 | 
| ·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 | 第25页 | 
| ·透支数额 | 第25-28页 | 
| 第四章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立法完善 | 第28-33页 | 
| ·立法模式选择 | 第28-30页 | 
| ·新罪名的立法设置 | 第30-33页 | 
| ·“滥用信用卡罪”的条文设置 | 第30页 | 
| ·“滥用信用卡罪”的构成要件设置 | 第30-33页 | 
| 结语 | 第33-34页 |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 致谢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