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无机化学论文--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论文--第Ⅷ族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论文

新型铁基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1页
目录第11-1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35页
   ·前言第15页
   ·环境污染第15-20页
     ·环境污染概况第15-16页
     ·水体污染第16-18页
     ·大气污染第18-20页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第20-26页
     ·常用水污染处理技术第20-23页
     ·常用大气污染处理技术第23-26页
   ·铁基材料研究概况第26-31页
     ·铁基材料的特点和种类第26页
     ·常见铁基材料第26-27页
     ·铁基材料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第27-30页
     ·常用铁基材料的合成方法第30-31页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第31-35页
第二章 分等级结构纤维状纳米LaFeO_3的合成及催化氧化CO性能研究第35-45页
   ·前言第35-36页
   ·实验部分第36-38页
     ·主要化学试剂第36页
     ·主要实验器材第36-37页
     ·LaFeO_3样品的合成第37页
     ·LaFeO_3样品的表征第37页
     ·CO催化氧化实验第37-38页
   ·结果与讨论第38-44页
     ·样品的XRD分析第38页
     ·样品的SEM分析第38-39页
     ·样品的TEM分析第39-40页
     ·样品的BET比表面积分析第40页
     ·样品的XPS分析第40-42页
     ·分等级结构纤维状纳米LaFeO_3的形成过程第42-43页
     ·LaFeO_3样品的催化性能研究第43页
     ·LaFeO_3样品的催化机理研究第43-44页
   ·结论第44-45页
第三章 负载FeCl_3活性炭微波杀藻性能及其机理研究第45-65页
   ·前言第45-46页
   ·实验部分第46-50页
     ·主要化学试剂第46-47页
     ·主要实验器材第47-48页
     ·FeCl_3/AC催化剂的合成第48页
     ·蓝藻细胞的培养第48-49页
     ·FeCl_3/AC催化剂微波杀藻实验第49页
     ·处理后藻液各项指标的表征第49-50页
   ·结果与讨论第50-63页
     ·催化剂对蓝藻的处理效果第50-56页
     ·催化剂的杀藻机理研究第56-60页
     ·反应过程中微波的作用研究第60-61页
     ·微波杀藻体系的拓展研究第61-62页
     ·催化剂的稳定性和循环利用性能研究第62-63页
     ·结论第63-65页
第四章 Fe@Fe_2O_3纳米线增强中性电-Fenton体系降解罗丹明B的机理研究第65-79页
   ·前言第65-66页
   ·实验部分第66-72页
     ·主要化学试剂第66-68页
     ·主要实验器材第68页
     ·盐桥的制备第68页
     ·Fe@Fe_2O_3/ACF电极的制备第68-69页
     ·罗丹明B的降解实验第69-70页
     ·H_2O_2的测定方法第70-71页
     ·超氧自由基(·O_2~-)的检测方法第71-72页
   ·结果与讨论第72-78页
     ·电-Fenton体系的催化活性测试第72-73页
     ·反应过程中H_2O_2的含量测定第73-74页
     ·反应过程中超氧自由基(·O_2~-)的检测第74-76页
     ·Fe@Fe_2O_3纳米线增强中性电-Fenton降解RhB的机理第76-78页
   ·结论第78-79页
第五章 MFC体系中Fe@Fe_2O_3纳米线还原CO_2的性能研究第79-101页
   ·前言第79-80页
   ·实验部分第80-86页
     ·主要化学试剂第80-81页
     ·主要实验器材第81-82页
     ·Fe@Fe_2O_3纳米线的制备第82页
     ·Fe@Fe_2O_3/碳毡电极的制备第82页
     ·Fe@Fe_2O_3纳米线的表征第82页
     ·MFC的组装第82-83页
     ·菌悬液的制备第83-84页
     ·MFC的启动第84-85页
     ·MFC输出电压的采集第85页
     ·MFC极化曲线的测定第85页
     ·电化学测试第85页
     ·Fe(Ⅱ)的测定第85页
     ·HCOOH含量的测定第85页
     ·微生物活体细胞色素c的测定第85-86页
   ·结果与讨论第86-98页
     ·样品的XRD分析第86-87页
     ·样品的TEM分析第87页
     ·微生物燃料电池体系CO_2还原条件的优化第87-93页
     ·MFC体系还原CO_2性能测试第93-94页
     ·MFC体系产电过程分析第94-95页
     ·不同电阴极对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第95-96页
     ·不同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第96-97页
     ·Fe@Fe_2O_3/碳毡电极的SEM分析第97-98页
     ·不同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室中铁离子浓度分析第98页
   ·结论第98-101页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101-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21页
致谢第121-123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第123-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磁超介质的多极矩方法及其在微波器件上的应用
下一篇:新型炔基胺大环化合物的构造及其高阶分子堆积结构--超分子三螺旋体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