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一 绪论 | 第9-12页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二 《中国日报》与《纽约时报》关于“神舟九号”新闻报道形式的分析 | 第12-17页 |
·新闻报道总体样本研究 | 第12-15页 |
·新闻数量 | 第12-13页 |
·新闻报道题材 | 第13-15页 |
·采用照片的比例 | 第15页 |
·两报新闻报道形式的差异 | 第15-17页 |
·版面位置 | 第15-16页 |
·刊登时间 | 第16页 |
·原创稿件 | 第16-17页 |
·传播媒介 | 第17页 |
三 《中国日报》与《纽约时报》关于“神舟九号”新闻报道特点研究 | 第17-25页 |
·《中国日报》的《Day of Pride from Orbit to Ocean》新闻报道特点研究 | 第18-20页 |
·报道角度 | 第18页 |
·写作方式 | 第18-20页 |
·新闻背景 | 第20页 |
·《纽约时报》的《Chinese Astronauts Make Their First Manual Docking With OrbitingModule》新闻报道特点研究 | 第20-25页 |
·报道角度 | 第20-22页 |
·背景式写作方式 | 第22-24页 |
·引语的使用 | 第24-25页 |
四 《中国日报》与《纽约时报》关于“神舟九号”新闻框架的研究 | 第25-37页 |
·框架理论与媒介框架理论 | 第25-28页 |
·《中国日报》关于“神舟九号”的新闻框架的研究 | 第28-31页 |
·《中国日报》关于“神舟九号”新闻框架建构方式的分析 | 第28-30页 |
·《中国日报》关于“神舟九号”新闻框架建构内容的分析 | 第30-31页 |
·《纽约时报》关于“神舟九号”新闻框架的研究 | 第31-34页 |
·《纽约时报》关于“神舟九号”新闻框架建构方式的分析 | 第31-33页 |
·《纽约时报》关于“神舟九号”新闻框架建构内容的分析 | 第33-34页 |
·两报关于“神舟九号”新闻框架的比较 | 第34-37页 |
·两报关于“神舟九号”新闻框架建构方式的比较 | 第35-36页 |
·两报关于“神舟九号”新闻框架建构内容的比较 | 第36-37页 |
五 两报关于“神舟九号”新闻报道议题建构能力的差异及借鉴意义 | 第37-44页 |
·文化背景的差异 | 第38-40页 |
·文化影响新闻的内容选择 | 第39页 |
·文化影响新闻的写作方式 | 第39-40页 |
·议程设置与中国对外传播的“失语” | 第40-41页 |
·两报对议题建构能力的借鉴意义与启示 | 第4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