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8页 |
| 中文摘要 | 第8-12页 |
| Abstract | 第12-17页 |
| 缩略词表 | 第17-19页 |
| 前言 | 第19-22页 |
| 第一章 金银花鉴别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22-32页 |
| ·金银花及其混淆品的民间使用 | 第22页 |
| ·《中国药典》金银花品种的变迁 | 第22-26页 |
| ·金银花类中药材的鉴定方法 | 第26-29页 |
| ·金银花性状和显微鉴定 | 第26-27页 |
| ·金银花类中药材的理化鉴定 | 第27-29页 |
| ·现有鉴定方法的优点与不足 | 第29-31页 |
| ·金银花性状鉴定的优点与不足 | 第29-30页 |
| ·金银花显微鉴别的优点与不足 | 第30页 |
| ·金银花理化鉴别的优点与不足 | 第30页 |
| ·现有分子检定方法的不足 | 第30-31页 |
| ·展望 | 第31-32页 |
| 第二章 金银花分子鉴别方法的建立 | 第32-64页 |
| ·使用EST-SSR鉴别金银花类中药材 | 第32-3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2-3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4-38页 |
| ·ESR-SSR用于金银花类中药鉴定的优点与不足 | 第38-39页 |
| ·利用PCR-RFLP鉴别金银花类中药材 | 第39-4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9-4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1-44页 |
| ·PCR-RFLP用于鉴别金银花类中药材的优点与不足 | 第44-46页 |
| ·使用位点特异性PCR及双向位点特异性PCR鉴别金银花类中药材 | 第46-5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6-49页 |
| ·结果及讨论 | 第49-51页 |
| ·位点特异性PCR及双向位点特异性PCR用于金银花鉴别的优点与不足 | 第51-53页 |
|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鉴别金银花的方法 | 第53-6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3-5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6-59页 |
|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用于金银花鉴别的优点与不足 | 第59-61页 |
| ·4种金银花鉴别方法的比较 | 第61-64页 |
| ·基于PCR扩增的金银花鉴别方法优缺点 | 第61-62页 |
| ·基于LAMP扩增的金银花鉴别方法优缺点 | 第62页 |
| ·金银花真伪鉴别方法的选择 | 第62-64页 |
| 第三章 金银花分子鉴别方法的应用 | 第64-75页 |
| ·双向位点特异性PCR用于金银花混杂品的鉴别 | 第64-65页 |
| ·实验方法 | 第64页 |
| ·实验结果 | 第64-65页 |
| ·位点特异性PCR用于金银花中成药鉴别 | 第65-7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65-6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7-71页 |
| ·环介导等温扩增用于金银花毒性伪品的快速鉴别 | 第71-7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71-7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73-75页 |
| 第四章 碱裂解法快速提取中药材DNA方法的建立 | 第75-93页 |
| ·仪器与材料 | 第75-76页 |
| ·仪器 | 第75-76页 |
| ·试剂 | 第76页 |
| ·药材 | 第76页 |
| ·DNA提取 | 第76-86页 |
| ·Tris中和法 | 第76页 |
| ·NaAc中和法 | 第76-84页 |
| ·PCR扩增及电泳 | 第84-85页 |
| ·DNA纯度、浓度分析及PCR扩增效率分析 | 第85页 |
| ·碱裂解法提取DNA用于金银花鉴定 | 第85-8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86-91页 |
| ·DNA纯度与浓度分析 | 第86-88页 |
| ·碱裂解法对样品的选择性 | 第88页 |
| ·碱裂解法对中国药典收载DNA分子鉴别品种的适用性分析 | 第88-89页 |
| ·碱裂解法提取中药材DNA有效性分析 | 第89-90页 |
| ·碱裂解法对金银花鉴别的有效性分析 | 第90-91页 |
| ·讨论 | 第91-93页 |
| ·碱裂解法的优点 | 第91页 |
| ·碱裂解法在中药材DNA提取中及鉴定中的不足 | 第91-93页 |
| 第五章 PCR增强剂在中药分子鉴别及金银花鉴别中的应用 | 第93-101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94-95页 |
| ·材料 | 第94页 |
| ·药材DNA提取 | 第94页 |
| ·药材DNA快速提取 | 第94页 |
| ·PCR反应 | 第94-9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95-98页 |
| ·增强剂对PCR反应成功率的影响 | 第95-96页 |
| ·增强剂对Taq酶、DNA模板浓度的适用性 | 第96-97页 |
| ·增强剂对PCR循环数和退火温度的适用性 | 第97页 |
| ·增强剂对荧光PCR反应效率的影响 | 第97-98页 |
| ·增强剂对位点特异性PCR的影响 | 第98页 |
| ·讨论 | 第98-101页 |
| 第六章 金银花快速鉴别体系的建立 | 第101-10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01-103页 |
| ·植物材料 | 第101-102页 |
| ·快速位点特异性PCR引物设计 | 第102页 |
| ·基因组总DNA的提取、PCR扩增条件的确定 | 第102-103页 |
| ·结果及讨论 | 第103-107页 |
| ·快速位点特异性PCR引物设计 | 第103页 |
| ·快速位点特异性PCR反应条件的确定 | 第103-105页 |
| ·快速位点特异性PCR鉴别金银花 | 第105页 |
| ·快速PCR应用于中药鉴定的展望 | 第105-107页 |
| 第七章 金银花现场鉴别体系的建立 | 第107-10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07-10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108-109页 |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9-111页 |
| ·结论与创新点 | 第109页 |
| ·不足与展望 | 第109-11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1-127页 |
| 致谢 | 第127-129页 |
|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目录 | 第129-130页 |